非洲纳马夸兰
荒漠中的野生多肉“王国”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07期 作者: 二木 

标签: 生物地理   

地处非洲西南海岸的纳马夸兰地区盛产钻石。但在一群热爱植物的人眼里,这里遍布着比钻石更宝贵的东西——野生多肉。他们从家中种满多肉植物的小院出发,远赴非洲,踏上了多肉的“朝圣之旅”。
这种植物是亲指姬(Dactylopsis digitata),属于番杏科的亲指姬属,原产于南非。亲指姬长得比较清纯漂亮,植株表面有轻微白粉,肥厚的叶片长得像小指头。它们特别容易群生。亲指姬夏季深度休眠,其他季节生长,休眠期的单头亲指姬非常小,犹如一个小疙瘩。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Frans Lanting

9月的纳马夸兰地区正值春季,几场冬雨后,荒芜和干旱一同退去。

这里地处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沿非洲西南海岸呈狭长分布。纳马夸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约150毫米,部分区域年平均降水量甚至不足50毫米。然而,这片干旱的大地却养活了众多动植物,使它成为全球3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多肉卡鲁的重要部分。

只要雨水一来,大自然便会展现它的鬼斧神工。被雨水“亲吻”过的纳马夸兰万物复苏,数十亿彩虹般绚烂的花朵铺满荒漠,迎着太阳怒放,将这片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自然花园。这里的植物多样性足以让每个植物学家喜出望外,在纳马夸兰地区超过3000种的植物中,一半以上是当地特有的品种。

纳马夸兰不仅是植物的天堂,更是风靡中国的多肉植物最重要的分布区域,1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广布于这片狭长的土地上,占全世界多肉植物种类的十分之一。这也是我们千里迢迢来此的最大原因——寻找多肉。

责任编辑 / 顾纯  图片编辑 /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