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洞回门节
正月新娘“送担子”


2016年正月初五的晚上,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茨洞村,去年刚刚结婚的陆文宽家里堆满了用箩筐装好的各种食物。明天是陆文宽妻子姚丽凡婚后第一年回娘家的日子,陆文宽的父母早早准备好了四十多担礼品。这些箩筐上压着扁担,扁担上写着陆文宽家亲戚的名字,明天一大早,陆文宽的亲戚们要帮忙将这些精心准备的回门礼送往新娘的娘家,俗称“送担子”。等待他们的不光有新娘姚丽凡的家人,还有一场考验。
婆家为新娘准备担子数的多寡,彰显着两家人的面子
茨(Beng)洞的“茨”原本的写法是草字头加三个次,这是一个新华字典里都找不到的字,后来被简化为茨,但当地村民依然承袭了最初的发音。茨洞是个侗族村寨,按照这里的风俗,当年结婚的夫妻都要在第二年的农历正月初六统一回娘家。如遇正月初六有大忌的年份,才会改在初五,这与周边村寨过年期间回门日子灵活可变的情况大不相同。这一天,茨洞新娘集中“送担子”的场面声势浩大,是侗族独具特色的婚礼习俗。
茨洞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婆家要准备丰盛的回门礼,邀请亲友帮忙送往新娘的娘家。礼物全部是食物,有宰杀好的猪肉、鸡鸭,还有年糕、糯米、糖果、饮料。婆家送的“担子”要双数,“担子”越多显示婆家的经济实力越雄厚、家族人脉兴旺,新娘家接到的担子、招待的宾客越多也越有面子。去年茨洞有二十多位年轻人结婚,除去嫁娶给本村的,今年的正月初六,茨洞还会有十多支“送担子”的队伍。
初五这天晚上,茨洞最年长且德高望重的陆吉昌老人家里异常忙碌。87岁高龄的陆吉昌曾经是教师,被茨洞人称为“师父”,这是对寨中德高望重、懂得风水的老人的称呼。陆吉昌要为本村第二天回门的各家媳妇算好出门的时间,避免各家回门的队伍在途中遇见,发生“冲喜”。因此,去年娶了媳妇的各家代表,纷纷聚在陆吉昌家中,等候自家的“吉时”。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石含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