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人的赏樱“狂热”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04期 作者: 蔓玫 

标签: 文化地理   

春节过后到清明节前后,各地樱花竞相绽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赏樱热潮,这股热潮之强劲,甚至有压过中国传统名花牡丹、梅花和桃花的势头。然而,赏樱仅仅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现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两千年,樱花在中国花文化中的“弱势”和“遇冷”。是什么原因让樱花重回大众视野?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和审美文化推动了这横扫全国的樱花“狂热”?

每年3、4月,南京的鸡鸣寺路就会变成美丽的樱花大道,云蒸霞蔚的樱花,衬托雅致的仿古建筑,显得格外有韵味。不过,比鸡鸣寺盛放的樱花更加壮观的是前来欣赏樱花的人群,浩浩荡荡的赏花人流最多可达一天15万人。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葛宏军

盛花期的日均人流量10万以上,已是国内许多赏樱地的日常

我的第一次赏樱经历,是在2006年的武汉大学。

在蔚蓝天幕下,以古色古香的建筑为背景,武大樱花开成连绵无际的云蒸霞蔚。一株株繁盛花树下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家摩肩接踵,每走一段路,都能听见身边有人感叹:“花开得是好,可是人真的太多了!”

也许是当时我完全沉浸于宛若堆雪的花海,所以并未留意到身边赏花的人潮。但年复一年,前往武大赏樱的人数节节攀升,以至于整个珞珈山方圆十里内都被堵得水泄不通,限制人流的方式也不得不从门票涨价变为实名制提前预约。仰头见花海,低头见人海——这几乎已经成为每一年的武大樱花季中颠扑不破的例常。

对于樱花来说,飘零易逝也是一种别样的美
樱花之美,兼具盛开时的绚烂和凋零时的浪漫。一夜风雨过后,一树樱花纷纷飘落,在地上铺满一层厚厚的花瓣。对于许多园艺花卉来说,花期短暂和不耐风雨也许是观赏特性中的局限,但对于樱花,这却是一番别样的情致。这样的审美源自日本武士道文化:日本武士一族崛起于强藩林立、龙争虎斗的时代,武士的命运常常决定于旦夕间。所以武士要为主人厮杀前,通常会欣赏樱花凋零与飘荡的景致,其实这是他们对生与死,“无常”与“流逝”的内心感应。时移世易,现代人们欣赏樱花的飘落,也许少了对命运的感叹,而是更注重视觉上的享受。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黄丰
赏花还是看人?这是每年武汉大学樱花季的一道选择题
很容易就能猜到,这张照片是拍摄于武汉大学的赏樱季,比肩接踵的游人塞满了200米长的樱花大道。2009年底,武(汉)广(州)客运专线开通后,有香港、广东和湖南的游客乘高铁直奔武汉赏樱。2012年之后,日均十几万的游客量已成为武大樱花季常态,巅峰时期更可超过20万人。然而,赏樱人潮带来的交通拥堵、赏花时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干扰,也成了这场赏樱“狂想曲”中不和谐的音符。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杨发勇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前往武大观花的人数就初具规模,到2000年的樱花季,游客总人次已突破了100万。须知樱花的花期也就只有十来天——这也就是说,樱花季前往武大的日均人流量已接近10万。而随着北京、广州等地到武汉高铁的开通,以及近年来“武大樱花季”在社交媒体上的声名远播,这一数据还在持续上升:2012年之后,日均十几万的游客量已成为常态,巅峰时期更可超过20万人。

责任编辑 / 何云雯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