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
甘南藏了个微缩版的“香格里拉”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02期 作者: 裴黎光 

标签: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因为一位西方传教士撰写的一本《西藏的地平线》,郎木寺这个甘南小镇开始名扬海外,让世人惊叹甘南也有这样一个微缩版的“香格里拉”:它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天堂,古道的交会口,也是多元文化交融与发展之地……

在薄雾氤氲的寺院前,年轻的僧人们缓步迈上山坡。郎木寺的两座藏传佛教寺院规模宏大,僧人合计有1000多人,占到郎木寺镇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郎木寺镇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白龙江穿镇而过。其中江北的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又叫“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又叫“达仓郎木格尔底寺”,两座寺庙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陈碧信

很多人知道,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以“香格里拉”闻名于世,是因为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写作的《消失的地平线》一书,这本书掀起了西方人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其实,在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有一个地方——郎木寺,也是因为一位西方人写的一本书而名扬海外,并引发了西方人前来寻找郎木寺的热潮,这本书叫《西藏的地平线》(Tibetan Skylines),作者是美国人罗伯特·埃克瓦尔(1898—1983年)。

只不过,与希尔顿从来没有到过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里关于香格里拉的描述纯属虚构不同的是,埃克瓦尔不仅到过郎木寺,而且还在当地生活过多年。更为奇特的是,埃克瓦尔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传教士,竟然在盛行藏传佛教的郎木寺扎根生活下来,并用充满感情的笔墨,为世人描述了这个人间净土美妙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郎木寺其实不是一座寺庙,而是一个地名,准确地说,它叫郎木寺镇,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交界处。或许,传教士埃克瓦尔没有想到,经由他的“神”来之笔,一个微缩版的“香格里拉”——郎木寺(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只有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面积的1/20)从此开始传遍世界,引发了世人对郎木寺的诸多想象与寻访……

传教士80多年前的郎木寺手绘图,与今日卫星影像图高度吻合
美国传教士埃克瓦尔写的《西藏的地平线》一书以及书里的郎木寺手绘图。该书初版于1952年,介绍了上世纪30年代埃克瓦尔在郎木寺的生活和传教经历。埃克瓦尔的郎木寺手绘图为上南下北方向。图中标注的地点、路线均与今日卫星影像图高度吻合。这幅手绘图还标注了作者的住址——请注意“My House”的位置,就是埃克瓦尔当年在郎木寺的住所。郎木寺的地理环境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金盆养鱼”。这是因为它的东南面是嶙峋光秃的红色石山;西南面是林木森森、四季常青的大峡谷;西面是山丘;北面则是岩石裸露的高山(包括桑吉拉木色山、曲布玛山、扎布山、念青山)。郎木寺便处在山、丘合围的一片狭长的河谷地带。

“神”在甘南“造”了一个微缩版的“香格里拉”

“这块土地本身和它的整个地平线一样无与伦比。藏区的天空确有它独特的趣味,远处,在地球和天空连接处,苍白阴暗的流雪勾划出地平线的轮廓。夏天,这里绿草如茵,草丛中点缀着彩色的斑斑点点,野罂粟花在翩翩起舞。在地平线的远方,那儿是块无名地,惊奇便由此而生。”在埃克瓦尔的笔下,郎木寺仿佛是一个“神”创造的迷人天堂。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图片编辑 / 王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