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大塬,周王朝奠基于此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02期 作者: 许闵 

标签: 基础地理   历史地理   

谈到黄土高原人们往往会想到陕北,实际上甘肃东部也是重要的黄土高原分布区,这里有着世界上黄土最厚、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塬。更重要的是:这片黄土,对黄河流域农耕文明起源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这里的大塬上,周人迈出了从发展到壮大的最关键一步。

陇东大塬属庆阳
甘肃的黄土高原以陇山为界可分为陇东高原和陇中高原两部分,相比陇中,陇东以地形相对完整、有着面积广大的塬、墚而着称。塬是指黄土高原上顶面平坦、四周陡峭的高地,其顶面面积一般较为广阔。在陇东的庆阳市,就有着董志塬、早胜塬、春荣塬等多个大塬。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王金

小时候,我对黄土没有丁点儿喜爱,对“黄土高原”四个字也殊无好感,虽然我就出生在黄土高原上。

我家在甘肃庆阳市庆城县,一个建在川谷中央高地上的小城,古人形容这里“二水合流,群峰环峙”,听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呢,这水是“泥水”——用在这里可不光是形容词,县城东北部的柔远河和环江在城南汇合后为马莲河,而“泥水”正是马莲河的古名,水质如何可想而知;峰呢,严格上说根本称不上峰,不过是些黄土墚,张恨水先生在《谁都头疼的华家岭》一文中写道:“这山岗,土人叫梁子,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滴水,自然,没有一户人家”,“山梁又永远像懒龙似的浑圆、漫长,没有一点曲折的风景”,初读之时,我只觉得这话真是说到自己的心里了,那墚可不就是这样乏味嘛。只是比定西通渭县华家岭的“梁子”要好一些,县城外的山上,多少还是有一点绿色的。也是在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才发现,自己平日里常说的墚、峁、川,原来都是些“土人”的叫法,顿时觉得自己“土气”得不得了。

后来地理课上学到黄土高原,老师讲道,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有塬、墚、峁、川等。虽然在过去,“塬”是“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但现在“已正式引入地貌学文献”。墚、峁、川等亦是如此。墚,是指塬被侵蚀后形成顶面较平缓,两侧陡峭的长条状高地;墚继续被侵蚀,就会形成峁——一个个孤立的黄土丘;川,是指墚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泥沙沉积形成的小片平原。直到此时,我才稍感释然,原来不是我“土”,而是这些地形别处少有,故人所不知。

但在我少年的心中,家乡那些黄土墚还是和美沾不上边的。我觉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青山是美的,“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高山是美的;而家乡的黄土墚,既没有蓊郁的林木,也没有奇崛的山峰,平凡无奇,毫无吸引力。所以当爷爷在吼两嗓秦腔“周懒王坐庆阳龙脉斩断,闪上了十七国要夺江山”后,意味深长地遥指城东告诉我,那山名叫“不zhu”时,我脑子里闪现的是“不住”二字——“不住山”,根本没人稀罕去住的山。

责任编辑 / 张璇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