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长城存甘肃
填补两千年的历史留白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01期 作者: 王文元 

标签: 历史地理   考古地理   

祁连山、绿洲、荒漠,这些都是行走在甘肃境内目力所及的景观要素,而随处可见的长城遗迹,则与这些大自然的背景形影不离。那些国宝级的残破的土墙、土墩台、壕沟,是战国秦、汉代乃至明朝陆续修筑的,它们代表着中央王朝面对西域或攻或守的决心。本文作者以多年亲历的长城考察故事,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细致而全面的河西长城画卷,也为我们捧出有关甘肃长城的众多疑点和悬念。
汉与明所修长城主线均从此地经过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在山丹县东10公里处的二十里堡村拍摄到了这段汉长城。山丹县,在河西走廊的中部,连通着张掖和武威,汉代与明代所修筑的长城主线,均从此地经过,于是,山丹县是甘肃省长城遗址较为集中的地段。由于北靠龙首山,山北就是沙漠地带,所以,山丹长城历来是修护最完整的长城段落。

永登县城不远处有个叫罗城滩的村子。这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多少有些世外桃源的感觉。在大片农田的包围下,村子里没有鸡鸣狗叫,安静得让人有些感到意外。

可是,人们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有座繁华热闹的城——令居塞。令居塞是汉武帝时在黄河以西修筑的第一个要塞,汉长城就从这里起步。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在河西反击匈奴。随即,在先零羌的游牧地修筑了令居塞。

今天的罗城滩村,就是当年的令居塞遗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还有一个将近1公里见方的古城。然而,在后来的平田整地中,这座年代久远的古城,也最终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着名历史学家谭其骧认为,罗城滩周围的地形地貌和《史记》中描述的基本一致,而且“罗”一词的发音同“落”,辞海中落有一种解释,其意是:下降、下落。在永登方言中含有掉落的意思。也可以这样说,罗城就是一个城墙掉落了的古城。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曾经有一座充满辉煌的城市。

汉长城,见证了30万移民对河西走廊的“大开发”

罗城滩村40岁上下的村民,对古城已经没有太多的印象了。而从其他地方迁来的村民,就更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 / 刘晶  图片编辑 /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