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无小事,卓乃湖决堤了
青藏高原的水可能留不住了!我国东部气候也许随之改变!
标签: 气候地理

卓乃湖决口处的湖堤由松软的湖底沉积物组成,抗冲刷侵蚀能力比较弱。由于决口处与下游河流存在较大高差,巨量的湖水破堤而出沿着侵蚀的河床进行猛烈冲刷。图为卓乃湖东岸决口处出现的跌坎小瀑布,与已经基本泄空的下湖盆有5米左右的高差。
2011年8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由于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水面快速上涨,以致于在湖东岸发生了溃决,溢出的洪水在高原面上冲出一道深宽的洪沟,流进了库赛湖。卓乃湖的面积因此而由280平方公里缩减到168平方公里。当年的9月20日—30日期间,库赛湖湖水外溢,与其东边的海丁诺尔湖相连通。海丁诺尔湖的东侧,还有一个被称为“盐湖”的小湖,进而海丁诺尔湖也溢出并注入了盐湖。扩大后的盐湖湖岸距离青藏公路只有不足8公里。由于卓乃湖距青藏线有近百公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经卓乃湖方向进入可可西里腹地的巡逻路线已经被卓乃湖决堤的洪水淹没了,因此,2011年以来,人们很难进入卓乃湖地区,关于卓乃湖溃决的情况向外界传布得就更少了。
徒步考察卓乃湖和楚玛尔河这两个内流和外流水系的分水岭
2013年7月,在重庆一个企业家朋友候卫东的支持下,我终于筹措到了经费,可以带领科考探险队向决口后的卓乃湖进发。这次考察秉承着我几十年来养成的探险惯例:一辆经过了多次考验的陆丰越野车、两辆候卫东支援的福特大皮卡和丰田酷路泽,外加一艘漂流船——这次的装备可谓“豪华”,但我清楚,由于传统巡逻路线已被淹没,我们只有另寻道路冒险进入卓乃湖地区。

青藏高原的湖面总面积超过了4.9万平方公里。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水文环境,湖泊尤其是封闭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基于湖泊水量最终留在内陆还是进入入海河流的差异,青藏高原的湖泊主要分为内流区和外流区。内流区覆盖了以羌塘高原为核心的青藏高原腹地大片地区,外流区则集中在藏南和藏东南一线。地图中显示的是青藏高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114个封闭湖泊的分布状况,其中,有106个湖泊分布在青藏高原内流区,8个湖泊分布在青藏高原外流区。数据来源/朱立平
作为可可西里藏羚羊产羔地的卓乃湖深居可可西里北部,我们从青藏线向西翻越了卓乃湖与楚玛尔河的分水岭,便进入一片沼泽湿地——在7月的温度下柔软了的冻土和阴雨季节所形成的泥沼地,让我们的车几分钟就要陷一次,三辆汽车只能相互施救一步一步前进。
距离卓乃湖决堤的湖口还有几十公里的时候,我们已经能看到一条宽阔的河床,河岸边的土地十分松软,陷车事故不断发生,我们的车辆已经被拖得发出绝望的声音。终于,一辆车的拖车绞盘被烧坏了,我们只能靠人力拖车。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