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篇:新构想会重塑世界贸易格局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10期

标签: 交通地理   地图地理   

15世纪,欧洲人为了寻求香料贸易,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海上新航道,这些远洋活动开启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格局,现在航海运输是各国间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并形成了北大西洋航线、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北美洲东岸各港口至西岸各港口的航线和北太平洋航线这几条主要航线。

在海上贸易越来越繁荣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并未停止,传统航道变得日益拥挤,交通秩序混乱,人类开始不断寻找更加便利和航行距离更短的航海线路。一系列新的构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其中北极航道、“红海—地中海”高铁项目和克拉运河最引人注目。而对中国而言,在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中,这些新的构想也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补充航段。

早在1553年,英国航海家威洛比驾驶三艘船首次探寻北极东北航道,不幸他没能驶出北冰洋的冰天雪地。之后数以百计的航海家为了探索这条航道而葬身冰海,直到19世纪中叶,航海家才分段走过这条航道。2013年,全球共有71艘商船通过北极东北航道,从此北极航道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冰海之梦”。北极航道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两段。所谓的“东北”和“西北”是以大西洋为坐标原点的,东北航道是由巴伦支海出发,经过欧亚大陆北方,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由戴维斯海峡出发,经过加拿大北极群岛和美国阿拉斯加北方,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的是西北航道。从距离上来讲,北极航道比传统的经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航道要缩短很多。利用北极航道,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比传统航线航程缩短25%到55%。在互联网“海淘”的人们因此会提前9天收到货物。

作为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一条狭长水道,马六甲海峡现在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但近来海盗活动猖獗,交通秩序混乱,让它成为越来越不安全的水道,因此在泰国境内的克拉地峡开凿运河而缓解马六甲海峡航运压力的计划不断被提出。宽约90—120公里的泰国南部地区,将太平洋和印度洋分隔开来,如果在其中开凿一条运河,则让往来亚非欧国家的船只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可以说,位于北纬10度线以北的欧洲、亚洲国家和地区经过东南亚海域的海运事业,都会从克拉运河受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