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考古证明:司马迁的《史记》需要重写
标签: 考古地理

《史记》为许多不是“王”的诸侯立传,却忽略了称王的中山国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秦国。这一年,伟大的诗人屈原开始了第二次被流放的苦旅,并在途中自杀。可以告慰屈原之灵的是:史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楚国写了《楚世家》,洋洋洒洒详述了这个诸侯国八百年的兴衰史,屈原个人也有列传一篇,“三闾大夫”之名因此流芳百世。
百家争鸣、群雄逐鹿的战国,深深影响了今天的中国版图和区域文化。比如,河北省因拥有燕、赵两国故地而号称“燕赵大地”。但实际上,在冀北的燕故地和冀南的赵故地之间,还存在过一个与燕赵双雄并立的诸侯国——中山国。就在楚怀王客死秦地的同一年,中山国被赵武灵王的铁骑所灭,从此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与楚不同的是,中山是个因缺乏详细记载而迷雾重重的神秘古国。屈原诗句中的“迷不知吾所如”,仿佛就是古中山国谜团的写照。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先后“僭越”称王的诸侯有11家,位列正史之首的《史记》为其中十国立了传:秦有《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齐有《齐太公世家》和《田敬仲完世家》;吴有《吴太伯世家》、燕有《燕召公世家》、宋有《宋微子世家》、楚国有《楚世家》、越有《越王勾践世家》、赵有《赵世家》、魏有《魏世家》、韩有《韩世家》。未称王的诸侯鲁、卫、晋、郑也有一席之地。“千乘之国”中山军事实力仅次于战国七雄,又曾经称王,却没有进入世家系列,颇让人困惑。
我是带着这样的困惑,到中山国故地去寻访的。这一路上颇费周折:从北京坐一个半小时高铁到石家庄,然后坐一个小时大巴到平山县,最后坐半个多小时中巴车到该县的三汲乡。中巴司机指了个方向说:“王城的废土堆就在那里。”随后,一脸狐疑的我被撇在了乡间小道上,呆呆地望着一大片金黄的玉米地。手机突然有了信号,地图导航提示:再步行半个小时方能抵达目的地。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胖兔子粥粥
rere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