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 一个没有地标 的城市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08期 作者: 李雨墨 林波传 

标签: 观点地理   

在没有地标的城市,人就容易产生不知身在何处的迷茫感,所以城市的独特性和地标式的景观是爬楼党和普通百姓不倦的追求。可惜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有着千城一面的困惑,鲜有城市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地标建筑。那么一线城市深圳到底有没有可与其知名度匹配的地标呢?如果有的话,到底是什么?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工作背景的人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工人们正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接近600米的高度上进行大厦塔冠擦窗机桁架的安装工作。站在这深圳之巅鸟瞰,20公里开外的碧蓝深圳湾仿佛就在脚下

 外地人说深圳没地标深圳人说:有!

城市地标是指城市中最广为人知、在空间上具有重要标识作用的建筑物。当10个新老深圳人被问到深圳地标时,却给出了10个迥异的答案。深圳国贸大厦、地王大厦、平安金融中心、招商银行大厦、深圳市民中心、罗湖口岸、购物公园、世界之窗、南山科技园、腾讯滨海大厦……

这无法说明深圳地标多,只能说明当地人因为生活背景、代际和知识构成的差异,对地标产生了不同的理解。然而,来到深圳的外地人却很难说出深圳地标是什么,包括那些来过深圳很多次的人。

1985年,邓小平眼前的那片建筑工地崛起了创造出“三天一层楼”速度的深圳国贸大厦
但这座建筑和许多深圳传统地标的命运一样,已经很难打动现在的深圳年轻人的心了
1949年10月1日,一名英国督察和一名中国解放军战士站在中英街的分界碑前互相对视。长200多米、宽不过7米的中英街曾在30年前风靡一时。当时这条街道上商店林立,全国各地的人们蜂拥而至,抢购录像机、护肤品和金饰等物美价廉的免税商品。1997年香港回归后,中英街很快门庭冷落,不再是人们心目中地标般的购物天堂。

当游客来到一个城市时,通常会寻找能为整座城市代言的地标。就像很多人提到北京,就会想到被皇城中轴线贯穿的天安门;提到广州,脑海里就浮现出“小蛮腰”柔和温婉的腰线;提到上海,心中就会勾勒出浦东天际线里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轮廓。以上这些建筑,都是当之无愧的代表整个城市的地标,天安门甚至可以成为整个中国形象的凝聚。而深圳,却缺少一个在外地人看来可以代表整个深圳的地标。

上面罗列出来的10个建筑,仅仅是深圳某一个区域的地标,或者仅仅是深圳本地人心中能代表深圳的地标。它们有的承载了老深圳人的特区记忆,有的丰富了深圳年轻人的休闲生活,有的是每日跨越深港的上班族的重要交通节点。虽然这些建筑都和深圳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深圳似乎缺乏一个外形足够独特,而且又能承载整个城市精神的建筑,一个在深圳市民、广东省乃至全国人民心中有着统一认知的地标。

责任编辑 / 何云雯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