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九段线的几大误区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南海断续国界线今天已经不被理解
近日,参加了几个由于所谓的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引发的关于南海问题的讨论会。会上有一个奇特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说起南海问题来,几位“80后”(年过80岁的长者)研究南海问题几十年的专家拍案而起,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愤,甚至主张如果理说不通就应不惜一切代价“亮剑”。看起来他们都很“鹰”,反而来自国家重要部门的几位年轻一些的专家,却心平气和,不动声色,发言都是联合国海洋法如何如何,确实显得很理性。反而那几位“80后”的长者显得很“愤青”的样子。

飞越南海上空,南沙群岛进入视野,茫茫大海中,它们只是一个地形上的小小凸起,但海洋中风景最美、生态系统最繁盛的地方正是这些岛屿及其周边海域。翡翠一样的礁盘,托举着洁白的沙滩和绿宝石般的小岛,层层浪花拍岸而来,海水清澈得可以一眼看透海底的线条和纹路。眼前的小岛就位于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九段线内众多美丽岛屿中的一个,名为马欢岛,是为纪念明代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而命名的。
至于我呢,我支持那几位长者的看法,我理解他们的情绪:在南海,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一手好牌,但子孙们却越打越糟,因此他们郁闷。现在南海问题的要害是国内的专家学者形不成共识,官员也不知采用何种观点,经常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比如我们公布了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点、基线,那么这将全部在水下的中沙群岛置于何种地位?“九段线”又被置于何种地位?国界之内还能有国界吗?假如能给西沙群岛画出领海基线的话,当年画出“九段线”的专家早就画出了,就是因为不能这样做,所以他们才在南海画出一道断续的“U”形线,这是他们的智慧所在(当年参与1947年九段线原型制作的是几位地理学家,如傅角今、郑资约、杨怀仁及胡焕庸,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其实南海问题的要害,是讨论问题时专家使用的语言系统不一样,一类专家使用的是我们本民族的、原住民的关于那片土地的语言,一类专家使用的是以联合国海洋法为基础的一套语言。在我看来,如果用联合国海洋法的语言来讨论南海问题,还没开口,我们就已经丢失了南海大部分领土,因为在这套语言中,水下的礁、滩、沙等无任何法律地位,被视同不存在,也就是公海。但我们知道,整个中沙群岛都在水下,西沙、南沙、东沙群岛大部分礁滩也都在水下,南沙群岛在我们填海造陆之前,水上部分只有大约1.5平方公里,写在小学课本中、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在水下20多米处。
轮到我发言,当我说出“九段线就是国界线”时,我发现几位年轻专家的脸上露出了轻蔑的微笑:怎么可能呢?国际上谁会承认你那是国界线呢?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