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条世界遗产铁路将会是谁?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05期 作者: 赵妮娜 

标签: 工业地理   

2014年底,中国高铁长度已占到全球六成以上,中国铁路正跑步进入“高新时代”。然而,百余年的铁路建设史,却也给中国大地留下了诸多珍贵的老铁路遗产,关于其“申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些“种子选手”身处何处?有着怎样的身世与精彩?又面临着哪些危机呢?
中国拥有丰富多元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所拥有的世界遗产席位数量居全球第二。近年来,关于老铁路文化遗产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在国际竞技场上,中国第一条可能成为世界遗产的铁路将会是谁呢?图中,百年前依山而建的滇越铁路与现代的南昆铁路交叉,汤池河一号桥从滇越铁路上方横跨过峡谷。滇越铁路为几位“种子选手”中被寄予最多期望的线路。

今天,“高铁”已是中国媒体和生活中的热词。不知不觉中,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且在建规模也最大的国家。伴随着高速铁路“新浪潮”的到来,中国“老铁路”们的身姿显得有些沉默和黯然。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自从19世纪80年代铁路进入中国之后,百余年间,这个特殊的交通角色在岁月和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像一串串珍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华。

三条世遗铁路和中国的种子选手们

纵览世界,在聚集全人类顶级文化遗产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有三条铁路线赫然在目。1998年,是铁路成为世界遗产的开元之年。在这一年,奥地利的塞默灵铁路成为世界上首条世遗铁路。一年后,印度最早的铁路之一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同样荣耀地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三位幸运者是阿尔布拉-贝尔尼纳路,它跃龙门的时间是2008年。这是一条位于瑞士境内的窄轨铁路,也称雷蒂亚铁路。

再看中国,虽然是不折不扣的铁路大国和世界遗产大国——截至2014年6月,中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7个(其中文化遗产33个,自然遗产10个,双遗产4个),居世界第二位。但这些幸运儿中,却没有一个席位属于铁路。

责任编辑 / 陈惊鸿  图片编辑 /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