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千百岁
黔湘桂侗寨的“主心骨”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05期 作者: 李贵云 覃妮娜 

标签:

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地带,常会看到侗寨里矗立着美观优雅、造型各异的鼓楼。鼓楼是侗寨的象征,是侗族历史的见证者。木结构的鼓楼大多毁灭于历史上的火灾,只有不多的鼓楼矗立了超过100年。本文作者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实地考察了国内现存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鼓楼,走访了墨师传承人,详细解读了鼓楼所携带的地域故事。
银潭鼓楼
每座侗寨鼓楼的前方和近旁,都会有一方广场,这方广场并不大,但是在侗寨所居的山地间,也是一块难得的平地了。侗族称呼这里为“鼓楼坪”,是全寨人休闲娱乐或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拍摄地点
贵州省
从江县谷坪乡
始建时间
清代
建筑样式
塔型

在中国西南,武陵山以南,越城岭以北,雪峰山以西,苗岭以东,四大山脉包围着一片河谷纵横,森林茂密的地方。今天,它分属于贵州东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西北部。三省区交界的地方叫“三省坡”,方圆数百公里,聚居着中国侗族三百万人口中的大部分。

省区的划分,并没有分割侗族文化的源流。据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博物馆的杨永明研究员,历经十多年田野调查成书的《中国侗族鼓楼》中记载,侗族人生活的村寨里,自宋朝到上个世纪末,尚存于世的鼓楼有八百多座。最北至湖北利川,最南到广西融水,最西从贵州镇远到最东的湖南城步,遍布着鼓楼。其中广西有近三百座,贵州有三百余座,湖南有二百多座,湖北有十余座。

鼓楼,是一个汉语名称,这个建筑侗族人称其为“堂瓦”,是倒置的词,“瓦”的意思是公共的,就是公共的屋子。各地侗族根据鼓楼所处的位置和用途,对它还有不同的称谓。如将它叫作“漏”(应是“楼”的读音)外,还有称之为“凉亭”、“公棚”、 “长楼”(长为长者)、“街棚”、“务楼”(务为高处)、“堂韶”(韶为个个都有发言权)等,真是名目繁多。

不可或缺
近百年来,随着侗乡经济实力的提高,各地对鼓楼的建造和装饰也精益求精、登峰造极。鼓楼中,说到高大雄伟,要数27层高的广西三江鼓楼;说到奇巧壮丽,则非贵州黎平的鼓楼群莫属;但要了解鼓楼原型,就要深入侗乡山寨,看那些“素颜”的鼓楼了。龙胜各族自治县除了有美丽的梯田景观,还有古老的侗寨和百岁的鼓楼。图中这个寨子用地紧缺,村民们为鼓楼找了一个“过街楼”的形态:吊脚楼加门楼的设计,使得鼓楼并没有占用很多地面空间,却同时占据了全寨高点,完好地覆行着报警、集会的任务。
寨头鼓楼
拍摄地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
龙胜各族自治县
平等镇
始建时间
1857年
建筑样式
殿阁型

一姓一鼓楼,侗寨里的公共议事厅

大多数资料都转载“侗寨以鼓楼为中心建设”。以我在侗乡行走所得的观感,鼓楼在侗寨里所处的位置,并没有定式。举一些较知名的鼓楼为例,比如广西三江的马胖鼓楼,远离村寨中心,建在河边台地上;贵州黎平肇兴五座鼓楼,分布于山谷中,有的靠河,有的靠山;湖南芋头侗寨,前寨鼓楼靠近寨门,后寨鼓楼在山顶悬崖上,半边悬空,一条登山台阶穿楼柱而过,去往山下另一寨——花寨。我觉得,这个“中心”,在地理上无法证明,应该是心理上的。

责任编辑 / 刘晶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