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本主
守护白族的众神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03期 作者: 萧易 谢罡

2014年冬日的一个清晨,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的守庙人推开本主庙厚重的木门,阳光如水银泻地般洒在门神的五色铠甲上。不一会儿,背着竹篓买菜的、领着小孩上学的、提着收音机到处溜达的村民,纷纷从庙门前经过,庆洞村的一天开始了。
白族老人段荣菊最先走进本主庙,她穿着黑色布鞋的小脚跨过高大的门坎,驼背的身躯在白色照壁上投下瘦弱的身影。82岁的段荣菊是庆洞村人,这两年家里喜事不断,孙子的媳妇有了着落,家里的老房子也翻修了,她急着将这些消息禀告给本主。大殿前,一位穿着西装的中年男子坐在书案边,案上摆着一摞黄色神疏,他是庙里的写疏人,在耐心听了段荣菊的絮叨后,他提起毛笔,写下一行小字:大中国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居住,奉道修神,祈求消灾,赐福保泰,信士段荣菊及合家人叩。
段荣菊走进大殿,将神疏放在本主脚下。正中的塑像仪表威严,长髯及胸,身披龙袍,他便是本主段宗牓,两侧是他的妻儿及随从。段宗牓曾任南诏国(公元738—902年)清平官(南诏官名,相当于唐朝的宰相),庆洞村民把他拜为本主,并将他的本主庙称为“神都”。临近中午,段荣菊的儿子、儿媳来了,背篓里装着柴火、铁锅、鸡、鲫鱼、猪肉以及油盐酱醋。按照当地习俗,白族人要为本主煮饭烹菜,并在祭祀结束后于庙里聚餐,即“打平伙”。这天中午,几个人杀鸡宰鱼,切姜剁蒜,菜肴的香味夹杂着香火味,弥漫在本主庙中。


最早的本主信仰源于自然崇拜
本主,白族人称为“武增”,意为“我的主人”,是白族全民信奉的民间信仰。白族人常说,“本主,本主,本境福主”。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几乎每个白族村落都有本主庙,有些甚至有好几座。没有本主的村子,往往被人瞧不起,称为“没主”,意思是没有主人、没人管。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