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会成为既能工作又能生活的真正的城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01期 作者: 李正豪 

标签: 河北   交通地理   文化地理   

当与北京通州区毗邻的河北小镇燕郊在“睡城”的道路上狂飙突进时,河北近京各地类似燕郊的小城也在加快房地产开发的进度。在京石、京哈、大广高速北京与河北交界处,一片片在建的楼群拔地而起,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体量巨大的新社区。这些大型住宅区的未来是否又无法逃脱睡城的命运?
除了河北小镇燕郊,在北京周围还分布着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固安县、涿州市等河北小城。随着北京城市辐射效应的不断增强,这些地方都使尽解数想从北京要素外溢所产生的红利中分得一杯羹,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升温便是最直接的体现。

“与北漂生活说再见”成了河北近京各地吸引北京外溢人口的口号。

12月9日,河北邯郸籍“北漂”高坤,在位于保定涿州的高铁新城一项目售楼处交了20万元首付款,买下一套90平方米的两居,完成了人生的首次置业。高坤2009年大学毕业,目前是一家医药器械公司的销售代表,在北京六里桥附近上班。

同样是“北漂”的湖北荆州籍朱小兵在廊坊固安县安了家。朱小兵是电视节目编导,“北漂”已经8年,2011年在固安一个楼盘买下一套三居室,2013年8月房子装修完毕以后一直空着,因为距离单位太远上班不便。2014年,朱小兵买了车,搬家也被提上日程。

2004年北京修订了城市规划,明确把以国贸为中心的CBD定位为中央商务区,随后还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城市空间“东移南扩”的概念。过去10年间,正是蜂拥而至的“北漂”们,让北京的通州、河北的燕郊成为“睡城”的代名词。10年过去了,中国希望打造“首都经济圈”升级版,参照纽约都市圈、大巴黎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的做法,在华北平原打造一个大都市连绵区。于是,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被确定为我国的“一号工程”。

与之对应,河北近京各地类似燕郊的小城命运将被加速改写,特别是北京东南、西南方向,与北京交界的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廊坊市区、永清县、固安县、涿州市等,正在加速被房地产开发商以及高坤、朱小兵这样的刚需“北漂”们“占领”。

责任编辑 / 康静  图片编辑 /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