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
离北京很近离生活很远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01期 作者: 闵杰 孙文博

2014年12月10日,燕郊降下入冬的第一场雪。雪不算大,勉强把地面覆成白色,但浓雾接踵而至,把很多住在燕郊的“北漂族”困在这个寒冬的早上。平常3分钟一趟的930路公交车,让很多人苦等了40分钟,艰难挤上了车,还没走出多远车又停了。大雾导致高速封路2小时,私家车纷纷掉头绕行,公交车只能在高速入口前鱼贯排开,原本满满一车的乘客,在焦灼的了望和等待中,一批又一批下车,最后只剩下了半车人。
一场小雪、一场大雾,将燕郊和北京之间原本30分钟的通勤时间,骤然拉长到3个小时。默默承受这一切的,是每天往返两地之间的30万“北漂族”。他们中大多数人因为房子,也有人因为爱情,向东、再向东,直到跨过潮白河大桥,在河另一边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安顿下来。他们的户口、房子止步在潮白河东岸的燕郊,而工作、生活、梦想甚至爱情,都在河西岸的北京游荡。

这里因北京而兴。燕郊的人口从1992年建区之初的2.3万人,激增至目前的65万人;财政收入从1992年的5000万元增至2013年底的67.48亿元。在北京土地增值和资源外溢的过程中,燕郊分享了这些红利。
这里也因北京而困。对于北漂们来说,北京最让人生畏的是房价,最奢侈的梦想是有一个小小的家,燕郊接纳了他们。但是,也仅此而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把燕郊当成一个过渡,对这里并没有归属感,甚至很介意别人知道自己住在河北而不是北京。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