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驾经济战车之忧:京津冀城市群“病”了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01期 作者: 方春晖 倪靖波 潘庆

三驾马车,
垫底的京津冀城市群
2013年底,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城市群蓝皮书》,中国三大城市群的擂台赛最新结果揭晓。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紧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如全国政治中心、两大直辖市,以及智力资源密集、高度国际化等,其诸多指标却被两大竞争对手挑下马来,综合排名也黯然垫底。

要直观感受各个城市群的发展情况,大尺度的灯光地图是最好的情报。在本图中可以明显看到,京津冀一带两大超级城市格外耀眼,可比起长三角和珠三角连接成片的繁华光芒,整个地区要明显暗淡许多。孤独的双子星座周围,是大片灰暗尴尬的经济凹陷区。
那么,坐拥种种优势的京津冀城市群,到底是被什么拖了后腿?
蓝皮书指出,发展不平衡是其最大的硬伤——不仅城市间存在着巨大落差,甚至还存在一个举世少见的环首都贫困带。而一份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的联合报告也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此城市群的病症——中心城市“空吸”凶猛,城市体系不完善,产业同构和产业链断裂并存,河北综合承载力脆弱,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却比例过大。面对强势的京津,成为服务和牺牲者,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一份GDP数据则具体展示了该区域的“发育不良”和巨大阶差——2013年,京津冀城市群人均GDP只有长三角的77%,珠三角的63%。可实际上京津的人均GDP直逼10万元,乃是全国状元、榜眼(排名不含港澳台),所以背后的秘密便是——河北严重地拖了后腿,其人均GDP只有3万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一截。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