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人:生活中的美学家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11期 作者: 艾贝保·热合曼

维吾尔族,1958年生于新疆,
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学校、政府部门工作,现任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作协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写作,着有散文集《家园或一个春天的童话》、《拌面传奇》等。
走进维吾尔族居住地的巴扎(意思是“集市”、“市场”)里,那些做工考究的陶艺、旋木、首饰、铜器和玉雕,一定会像磁铁那般吸引你,让你流连忘返。这些艺术品,是维吾尔族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哪怕在方寸之间,他们也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情调。维吾尔族是一个十分热爱美的民族,同时也是善于发现美,并创造美的民族。如果你有机会走进维吾尔族人的家庭里,体验他们的衣食住行,一定可以发现那些无处不在的美。

美居
维吾尔族民居是立体的雕塑艺术品
早期的维吾尔民居多为土坯房,除了地基用些石料,四面墙几乎全由土坯砌成。这样的老房子虽然朴实无华,却冬暖夏凉。古老的院落里有家家不可少的馕坑,靠门的地方有低矮的土炕。入屋后,一般都有顶梁柱,炉灶和土炕连为一起,在冬天可以做饭暖炕两不误。后来,砖混结构房屋逐渐代替土坯房,房子变亮堂了,其中的摆设也更为丰富。最明显的是,除了实用功能,房子更像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门前土炕换成了大而宽、雕有花纹的木床,铺在床上的毛毯光鲜而厚实。再看四壁,三面墙上挂着美丽的毡毯。
维吾尔族的毯子以和田地毯最负盛名,其图案精美,绚丽多彩。床上叠一层层被褥,再盖上漂亮的毛毯,上面再放几个白色大方枕,加上纱巾一盖,图案虚虚实实,构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空间。雕花的床上往往要摞几层箱子,最吸引眼球的是花木箱。彩绘花木箱以箱面中心一组花篮式纹样为主,加角隅纹,有花有果、有枝有蔓。而雕花木箱通常有花卉或几何纹饰,抑或各种器皿图案,显得古色古香。

维吾尔族的民居因地域不同,建筑特点也有所区别。我老家吐鲁番的房子,每家每户的门楼特别高,空间也大,上面棚子一搭,显得通透而敞亮。好奇的我去问住在火焰山旁的克里木叔叔。叔叔告诉我,吐鲁番号称“火洲”,天气热得像馕坑,我们把门楼修得高大,是为了通风散热的方便。喀什的高台民居,堪称“建在房子上的房子”。这里的建筑好像连环套,房子套着房子。伊犁的维吾尔民居,受俄罗斯建筑风格影响,传统民居门窗的造型、装饰、色彩等融合了国外文化元素,建筑装饰风格比较多元。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