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大河遗落的山河岁月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11期 作者: 陈思徽 

标签: 基础地理   水文地理   河流   

中国有成千上万条河流,黄河的脾性格外暴躁。这条浑浊多沙的河流,在数千年的决口和改道迁移过程中,创造了复杂的故道体系。本文作者的故乡砀山,便留下了一段明清故道,它有着怎样的曲折身世?茫茫沙土之下,又埋藏着多少曲折苍凉的故事?
携带着滚滚泥沙的黄河,以善决、善徙而闻名,在千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复杂的故道体系,它们曾经是伤痛的纪念碑,岁月流逝,有的变身为荒芜的盐碱地,有的成为水草丰美的湿地或者尚存的小型河道。图为黄河入海口附近的一条故道,从沉积的大量泥沙可看出黄河的特性。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侯贺良

我的故乡在安徽北端的砀山县。这个安徽最北的县,位于皖、苏、鲁、豫的交界之地。

在我残碎的童年记忆里,故乡有一片特别的地方,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乐场。它像是一道黄土高岗,地势高出周边许多,岗上残存着一些沼泽和水洼,滋长着半浸半露的簇簇丛丛,还有大片的荒沙岗子,间错着树林和灌丛。不过,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高岗周边的果园,盛产一种叫做酥梨的地方梨,口感特别清甜。丰收季节,在亲戚家的梨园里,我就像是孙悟空进了蟠桃园,能美美地吃上一整天。

听说,这个高岗曾是黄河明清时候流淌过的旧河道,也称故道。黄河曾奔腾而来,几百年后又暴躁地拂袖而去。由于多泥沙,浑浊的河水在大堤的夹峙下,塑造出了一条真正的悬河,河床高高在上,残堤更高,像是一道绵延的黄土长城。

后来,我曾在地图和文献中专门搜寻过这条故道的踪迹,它比今天的黄河要偏南许多,更接近淮河。从砀山向西,它绵延伸展在豫东的商丘市、兰考县、开封市等地,与今天的黄河接壤;向东,它的残躯穿越江苏北部的徐州市、淮安市,再折向东北方向,过涟水县南,滨海县北,在大淤尖村附近与黄海相遇(有一个废黄河口)。在诸多文献中,它被称为黄河的明清故道,或是明清废黄河。

责任编辑 / 陈惊鸿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