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艽野尘梦》——一本旷世奇书的寻访之旅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10期 作者: 萧春雷 

标签:

一个世纪前,在西藏林芝地区发生了一出汉族军官和藏族女子的生死奇情,这段故事被记录在《艽野尘梦》一书里,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历史地理专家任乃强先生称赞此书“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而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之最”。本文作者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追随该书足迹,原路重访。
上图勾勒了《艽野尘梦》
一书里记载的路线。这本奇书成书于1936年,书中记载的故事则发生在1909—1911年期间,为收复西藏波密,作者
陈渠珍奉命从成都出发,经川西入藏,在西藏昌都、林芝地区迂回绕行后,最后经青海、
西安回乡的过程。1942年,
康藏地区历史地理专家任乃强先生获得此书,称该书为千古奇书,后来校注、出版。今年
夏天,我们的作者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沿着书中路线原路重访,他们
将带回来怎样的故事?

7月22日,雨。途经:四川康定、道孚、炉霍、德格

打箭炉是清代川西康区的商业中心,后改名康定,一首家喻户晓的《康定情歌》让它扬名四海。情歌广场、情歌大酒店、跑马山、溜溜城……游客们都为情歌而来,我却是为了一本名叫《艽野尘梦》的书。这本书是作者陈渠珍叙述年轻时随川军入藏、纳藏女西原为妾、穿越青海无人区生还经历的回忆录。康定就是1909年川军出师的地方。当年为了避开藏军堵截,川军舍弃了川藏南路驿传大道(与今天318国道部分重合),而是选择了较冷僻的北路(与今天317国道部分重合)—途经四川道孚、炉霍、甘孜、德格,至西藏江达、昌都。我们此行,便是沿书中路线重访。

7月23日,晴。途经:德格、西藏江达

过金沙江峡谷上的岗托大桥进入西藏境内,峡谷里江水浑浊,泛着令人生畏的漩涡。金沙江是现代的川藏界线,但历史上的川藏边界游移不定,在康定与江达之间辽阔的地区徘徊。1909年川军通过牛皮筏横渡岗托渡口时,并非入藏,因为金沙江两岸都是德格土司的领地,整个昌都地区都属于川边。牛皮筏很小,每次摆渡数人,一营官兵渡了三天三夜。

这些不同版本的《艽野尘梦》封面图虽然简朴,却反映出
人们对它的强烈兴趣,其中一个版本还用插图的形式形象地演绎了书中故事(右页上图 绘图/王志兴),还有着名作家马丽华的长篇小说《如意高地》,作家祝勇的散文《一位军阀的早年爱情》等作品,也是对
该书的另一种呈现,可见其
重要性。我们的作者背着
不同版本的书籍,逐一领略
书中描述的风景。

7月24日,晴。途经:江达、昌都

傍晚进入昌都,扎曲和昂曲在此交汇,始称澜沧江。昌都古称察木多,汇总川藏道、滇藏道,再西去拉萨,被称为藏东门户。从康定到昌都,百年前陈渠珍行军53天,我们乘车3天。

7月25日,晴转小雨。途经:俄洛镇、朗达村、恩达村

我们包了一部车沿317国道驶往俄洛桥、恩达、类乌齐方向。清代昌都以西的进藏驿传大道路线为:昌都—恩达(今属类乌齐县)—硕板多(今洛隆县硕督镇)—丹达(今属边坝县)—拉里(今嘉黎县嘉黎镇)—江达(今工布江达太昭古城)—拉萨。随着318国道的开通,这条艰难的古道就荒废了。我们这次探访的,只是昌都至恩达这一小段路,根据书中记载,其中包括俄洛桥、浪荡沟、裹角塘几个点。

责任编辑 / 黄菊  图片编辑 /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