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辖沟:秘境中的秘境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10期 作者: 赵春江 

标签: 基础地理   气候地理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有人说,在交通和通讯日益发达的今天,西藏已经没有了所谓的“秘境”。但有一个地方——日喀则市定日县绒辖乡——一个深藏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沟谷的偏僻乡村,却是个例外。说起绒辖,我这个几十次行走西藏的人,最近一年半载才听说它的名字,很多西藏本地人对它也是语焉不详。
卓奥友峰西坡的冰川融水,在绒辖沟的“东大门”造就了这片高山湿地的美丽景观。照片右侧,一条蜿蜒的小路就是去往绒辖沟的道路。照片右侧山坡下黑白相间的小点,是附近牧民夏牧场的帐篷。照片左上方的山体,悬崖峭壁森然挺立,经过千万年的风雨侵蚀,经常会发生滚石滑坡现象,成为这里最危险的景观。

绒辖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地区。在藏语里,“绒”意为沟,“辖”意为深,“绒辖”就是深沟的意思。

今年8月,我从拉萨沿着318国道一路西行,来到定日县岗嘎镇,登上该镇西南角的珠穆朗玛峰观景平台。举目南眺,我的前方是一片开阔的谷地;东南方,金字塔状的珠峰霸气地直指苍穹;正南方,卓奥友峰矗立在蓝天下。从卓奥友峰登山大本营南行数公里,从冰川脚下折向西,就是去绒辖沟的道路了。

张镱锂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绒辖沟位于西藏定日县西南部,该地区地貌为喜马拉雅南坡断裂深切高山深谷地貌,即梳状切割地貌。海拔从2100到7340米,沟谷落差超过5000米,生境独特而多样,景观类型从亚热带到寒带都有。气候从亚热带到寒带跨度巨大,一天穿越“四季”,总体上属典型的亚热带至高山冰原喜马拉雅南翼湿润气候区。
绒辖沟生境奇特多样,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众多珍稀生物物种。生态系统和植被类型相当丰富,垂直分异特征明显,南坡和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截然不同。本区域分布着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动植物区系及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主要表现在区域特有物种多,经济与科研价值物种资源丰富,如亚热带北缘和暖温带地区的代表植物青刺尖,喜马拉雅山区特有种柳叶沙棘、喜马拉雅冷杉、喜马拉雅红杉、垂枝柏以及西藏特有种藏南槭等。
动物资源中,珍稀保护物种多,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尾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雪豹、喜马拉雅麝、棕尾虹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岩羊、黑熊、兔狲、苏门羚、纵纹腹小鸮、雕鸮、藏雪鸡、猎隼和大鵟等。

希夏邦马峰和卓奥友峰之间,有一条山脉向北伸出,它是聂拉木县与定日县的界山——拉布吉康山,主峰是拉布吉康峰(海拔7367米)。与其他着名山峰相比,拉布吉康峰看起来似乎海拔“平平”、其貌不扬,但它与卓奥友峰分列左右,像两扇大门,“联袂”隐藏了一个我此行要去探访的秘境——绒辖沟。两座山峰之间,发源于卓奥友峰西部冰川的绒辖曲,像一把利刃,切割出这条至今外人极少涉足的绒辖沟。

从岗嘎镇往南,沿着一条碎石路,我一路颠簸着前行了35公里,来到海拔5400米左右的普士拉山口。这个山口就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了外界观看绒辖沟的视线。翻过这道山口,道路变成了极难行的“搓衣板”山道,路面布满溪流、急雨冲刷的水沟,我被颠簸得几乎要从车里“飞”出去。但最让我担忧的还是道路的两侧:一侧是绒辖曲谷,深不见底;一边是悬崖峭壁,上面的乱石没有任何防护,随时可能滑落。后来我听说,近几年乡里经常有人被落石砸死砸伤。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