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里的高学历民族——塔塔尔族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7期 作者: 王平 

标签: 文化地理   

近代以来,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塔塔尔族享有“两多一无”的称号:“两多”是指专家多、教师多,“一无”是指无文盲。这个民族非常重视教育,是我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塔塔尔族人口为3556人,其中高级知识分子有350人。塔塔尔族人很早就有尊师重教的古朴民风:1900年,塔塔尔族人在新疆伊宁市开办了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学校;1912年又创办了第一家女子学校,打破了女子不能上学的传统观念。1930年,两所学校向欧洲输送了第一批留学生,他们学成归国后,成了当地知名的医生、学者。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历史上较早接触现代的文化教育,率先吹响了新疆新教育运动的号角,因而被誉为新疆“教育明灯的点燃者”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陈海汶
时间/2009年4月
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黑沟村
王平
1963年生于新疆,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然后到新疆从事民族研究工作,现任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参编着作有《维吾尔族简史》、《柯尔克孜族简史》、《乌孜别克族简史》、《新疆通志·民族志》,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多次获奖。

丰富的民歌

与繁多的乐器

塔塔尔族的民歌抒情细腻,善于比喻,使人听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丰富的民歌相适应,塔塔尔族的乐器也多种多样,着名的有“库涅”(二孔直吹的木箫)、“科比斯”(置于唇间吹奏的口琴);在唱歌、跳舞时,他们普遍使用从欧洲舶来的手风琴、曼陀林等乐器。手风琴、曼陀林虽不是塔塔尔族的传统乐器,但是在与欧洲和中亚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中,塔塔尔族也逐渐将这些乐器融入到本民族艺术形式中。除此之外,塔塔尔族还吸收了维吾尔、俄罗斯、乌孜别克等民族的音乐、舞蹈,在文化容纳与借鉴的同时,也很好地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特征。

戴绣花帽被视为一种礼节

塔塔尔族无论男女都喜欢戴帽,并把戴帽看作是一种礼节,请客、做客、送葬、做礼拜、聚会都要戴帽子。夏季男式帽子多用深黑、墨绿、淡绿色绸缎或平绒作面,以淡黄色、金黄色金丝线绣花;女式帽子多用深红、淡红、紫红的金丝绒作面,帽檐用白色或乳白色金丝绣花。冬季,男子戴一种黑色卷毛皮帽,女子则喜欢戴镶有珍珠的小花帽,有的还喜欢在帽子上加一块大头巾。

色彩纯净的塔塔尔服饰

塔塔尔男子衣服颜色多为对比明显的黑、白两种,通常内穿白衬衣,外套黑色短腰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背心和长衫均用淡黄色金线镶边。青年人的腰带色彩艳丽,中年人的腰带色彩较淡雅。男子脚穿皮鞋或长筒皮靴。女子喜穿长袜和高跟鞋或长筒皮靴,并戴金、银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饰品。大多数塔塔尔人有穿套鞋的习惯,尤其在雨雪天气。所谓套鞋,就是在皮鞋外再套一双胶鞋,这样穿既保暖,又可保护皮鞋。进屋前,他们把套鞋脱下放在门外,以避免把泥土或雨雪带进屋中。

品质优良的畜牧养殖

新疆的塔塔尔族经营畜牧业的历史悠久,向来就有养羊、养牛、养马的习惯。塔塔尔族以大量繁殖“新疆细毛羊”和“阿尔泰大尾羊”为主。养牛业在塔塔尔族中分布也很广泛,塔塔尔人深知牛肉和牛奶营养价值高,同时深知新疆土种牛的乳质好,蛋白含量高,味道纯正而香甜,因此,他们以养殖乳、肉兼用式的新疆褐牛作为民族习惯。同时,分布于广大牧区的塔塔尔族牧民也有养马的习俗:一是专门饲养和驯化少量的走马;二是专门饲养产肉、产乳性能好的役马。前者以舍饲圈喂为主;后者以粗放为主。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图片编辑 / 孙毅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