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普洱
茶中的贵族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7期 作者: 段兆顺 

标签: 生物地理   林场   普洱市   

汩汩流淌的澜沧江水与云南大地交融后,缔造了与可可、咖啡相并列的世界第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几百万年前,野生茶树就已在澜沧江中下游茁壮成长,生活在此的濮人发现并驯化了这些茶树。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到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一绵延数百公里的区域既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普洱茶的主产区,而这其中以树龄百年的乔木树叶制作的普洱茶最为珍贵,是少数人才能享用到的茶中奢侈品。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贺开古茶山是人工培植历史久远的一片古茶园,这里的古茶树树龄长、植株高大,多分布在海拔1500—1800米之间。走进茶园,古老的茶树一棵接着一棵,粗壮而健硕。对于许多茶来说,时间是敌人,新鲜度和口感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但对于古树普洱,时间的沉淀让它更加弥足珍贵。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局部

景迈:最早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爷爷做茶孙子卖”,这句在普洱茶界广为流传的话,一语道破了普洱茶的特点——它是一件需要时间沉积的作品,这种沉积来自于普洱茶本身的存放,更来自于大自然成百上千年的滋养。

同许多人一样,我是从茶开始认识景迈山的。这座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大山,在还没被写进书本之前,大叶种茶树就在这里恣意生长。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村寨房舍,就散布在密林深处、古茶林边。千百年来,在大自然的赐予和古茶园的护佑下,景迈山里的村民安静祥和地过着与茶不可分割的生活。

普洱茶自古讲究产区,不同的山里所产茶叶的口感也有所不同。左下图为勐海县勐宋茶区的古茶树,茶区里既有高大的古树茶,也有近几年种植的小茶树。这一地区所产的茶叶山野气强,较苦涩,但回甘快,茶香纯正。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段兆顺

濮人是澜沧江一带最早的居民,他们最先驯化和栽培了山里的野生茶树。在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生活在巴蜀、云南一带的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其后裔布朗族、哈尼族、德昂族、佤族等继而成为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区的主要居民。据《布朗族言志》中记载,公元180年布朗族的祖先帕岩冷就带领自己的子民,在景迈山上种下了一片片茶林,帕岩冷也因此成了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种茶的人。

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布朗族、傣族的先民们不仅驯化了野生茶树,还历经生态劫难,留下了多达2.8万亩的景迈芒景古茶园。至今,生活在景迈山上的子民们仍在享用着祖先的惠泽。自2004年国内普洱茶市场的复兴,景迈的普洱茶价格就一路攀升,到2014年春茶季,每公斤古树茶毛料已经卖到1000多元,茶农的家庭年收入基本都在八九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 / 刘乾坤 康静  图片编辑 / 孙毅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