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壮药
复兴草药的试验田
标签: 生物地理

赵妙元出生于壮族民间医药世家,不仅常年运用独特的壮族草药和壮医疗法为病人治病,而且还自己筹资在1988年创办了广西唯一的一家民办壮医学校—靖西壮医药学校,成为推动当地壮族传统医药学发展的旗手。他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回到家乡开办诊所。平时,赵妙元住在靖西县城,和女儿一起管理壮医药学校。每隔一星期,他就要回50公里外的老家一趟,上山采集一些自己需要的草药。在村庄附近的喀斯特山丘上,他随便一低头,便能在草丛里拔出几棵治疗黄疸肝炎的田基黄或肾蕨。赵妙元说,壮医与传统的中医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地域性和民族性,药材采自本地,治疗方法以壮族的目诊、药线点灸、药物竹罐拔罐等为主,几乎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授心传。壮医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它能治愈许多西医治不了的慢性病,且用药简单,手法独特。
植物王国为千年药市增添动力,壮医“仙草”融入百姓生活
只花了5小时,一辆豪华大巴车就将我从广西南宁送到西部偏远的靖西县。畅通的高速公路给位于桂西南大山深处的这座小县城带来了繁荣。靖西县南部与越南交界,往北与云南省相邻,是西南各省通往越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全县壮族人口占99.4%,是中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
与我一起赶往靖西县城的,还有靖西乡下的壮族村民,他们用自行车、摩托车或拖拉机载着一捆捆草药,到一个叫城中路的街道两旁铺开摊位,等待明天端午药市的开张。中国民间历来有端午节采药、沐兰汤、饮雄黄酒的习俗,以此为自己健康祈福,而靖西县的壮民更是将这一习俗发挥到了极致—举办药市来欢庆端午。

靖西县端午药市每年一届,过去每年的举办场地并不固定。药市不光是在政府划定的街道上举行,药市附近的街道乃至各乡镇的集市里,也能看到草药交易的场面,中草药已经成为靖西人生活的一部分。这里人口以壮族为主,中草药和壮医疗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基础深厚。平时,一些诸如感冒、发烧、咳嗽等普通疾病,老百姓可以自己抓药治疗。有的疾病到医院治不好,病人也可以回家自己找些土方、土药来治。比如说骨折,有时在医院按照西医治不好,但采用民间的壮医药方治疗后就恢复得很快。此外,在靖西县,还有300多名壮医郎中扎根乡下,成为维系壮医发展的一股民间推动力量。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靖西县的地质基础是康滇古陆的黔桂地台,其地层以中上寒武纪沉淀的海相碳酸盐岩为主。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的迅速隆起,使黔桂地台也经历了缓慢的地质抬升过程。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该地区形成了如今千奇百态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质地貌。这些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所构成的复杂多样且各自独特的生态地理小气候和小生境,使分布于这一独特环境的物种呈天然隔离状态,也就成为物种形成和分化的“天然试验场”,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靖西县不仅植物资源丰富,中医药材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而且当地的风俗习惯与传统文化也独具特色。不过,随着现代化制药技术的发展,一些中医药材已经面临威胁,甚至濒临消失。

说起靖西药市的历史,相传可以追溯到唐宋年间。乡民和壮医郎中认为,端午时节的草药根叶肥壮、茂盛,药力大,疗效好。端午逛药市,可以饱吸百药之气,一年身体安康不得疾病。由此,当地人逐渐形成了在端午节集中交易草药的习俗。而靖西草药名声最响的恐怕就是田七(即三七)了。田七最初成名于广西田州(今田东县),靖西历史上就是田七的地道药材产区之一。
我感兴趣的是,一个边陲小县城的药市,为何能延续千年而不中断?其实,这与靖西县所处地理位置与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该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貌以喀斯特高原山地为主,是个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自然也孕育了种类多样的药用植物。正是在长期利用药用植物防病治病的过程中,当地人形成了固有的草药文化与习俗,并逐渐传承至今。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