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燕山
中国历史的永恒动力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09期 作者: 唐晓峰 

标签: 北京市   山地   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燕山一样,把战争与和平悉收眼底。从春秋时期开始修建的长城,像一条条缝合线,把燕山南北的诸多民族和形态迥异的文化对接在了一起。跨越燕山的冲动,是中国历史特有的推动力。
地点/北京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扼守着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在辽、金、元、明、清这五个朝代,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切开古北口的潮河至今流淌在长城脚下。

中国北方有两条东西延绵的雄伟山脉,在宏观历史地理格局上具有重要影响。一条是阴山,一条是燕山。这两条山脉,判割南北,在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上,均为重要天然界线。在历史中,山脉两面逐渐生成两大社会生态系统,大致来说,南面是农耕文化,北面是游牧社会。

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基本的特征,正是这两大社会文化群体的博弈与融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阴山与燕山,当然具有重大历史地理价值。

我们在这里主要谈谈燕山的问题。

地点/河北宣化葛峪堡
民以食为天。不论朝代如何更替,粮食的耕种都不会间断。图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境内的长城城垛遗址。

燕山为中国北部着名山脉,其范围在坝上高原以南,河北平原以北,西起北京八达岭,东到辽宁省西部,大致呈东西走向。宋朝的苏轼形容说:“燕山如长蛇,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在历史人文方面,燕山与人类互动,形成特有的历史动力。中国历史的许多大事,甚至一些重要时代的走向,均与燕山有关。燕山是历史名山。

责任编辑 / 刘晶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