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光:感悟自然魅力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子今 

标签: 地理人物   

2006年10月2日,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胜景:阿莱奇冰川(Aletsch Glacier)。这条冰川位于瑞士南部,从少女峰的南面一直延伸到上罗纳山谷,是欧洲最长、最大的冰川,也是着名的世界自然遗产。最近一百多年来,伴随着全球变暖,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逐渐消融,壮观的阿莱奇也没能幸免。据科学家观测,2005至2006年间,这条冰川退缩即达100米。图中,冰河旁侧山脊上那些只有经历长期冲刷才能形成的灰白色印记便是消融的佐证。

尽管曾经留洋多年,但李玉光不同于我认识的大多数“海归”。他的衣着非常考究,气质温文尔雅,举止彬彬有礼,可是跟他聊天,他没有中文夹杂个把外文单词儿的“海归”做派。这让我印象很深也很好,因为,见他之前我早有耳闻,“李玉光语言上很有天赋,英文很好,德语更好”。

李玉光的天赋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为了准备采访,我照例上网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关于他本人的报道有着平行线般的双线主题,就像他的两张名片一样:一面是典型的得体的中国官员官方活动;另一面则是他对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艺术的孜孜探求。他还有自己的个人主页:域广影像—取了名字的谐音,但明显更意味深长。

李玉光
重庆人,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先后受聘于德国不来梅大学、德国西门子公司和意大利航空航天公司,在欧洲学习生活14年后于1995年回国,现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本图为2007年7月,“李玉光个人风景写真展”在日本东京银座画廊美术馆举办时,他在自己的参展作品之一北海道摩周湖《蓝之梦》前留影。

我一页一页认真地阅读、查看这些资料,最后,却越来越担心和失望:是的,他非常优秀;可是,我找不到他与地理的一丝联系,而我的“雇主”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这次采访需要挖掘地理对他的工作与生活产生的影响。

“当然有影响。”没想到李玉光的受访开场白如此让人喜出望外,“你不知道,我妈妈是中学地理教师。我小时候,也没钱买什么玩具,妈妈偶尔会把教具地球仪拿回家给我玩儿。可以这么说吧,从玩地球仪开始,我就对地理有了浓厚的兴趣。”

责任编辑 / 尹杰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