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长江源的前前后后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第03期 作者: 黄效文 

标签: 地理人物   

我首次见到长江是在1974年上海附近的长江出海口,到1979年畅游长江三峡,1981年上溯金沙江虎跳峡,1982年得窥金沙江上游西藏与四川分界一带,自此我便与长江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对长江起源产生了无限的兴趣与疑问,留下了三访江源之伏笔。


从1985年到2005年,二十年里黄效文三访长江源,从风华正茂到满面沧桑,几经波折,终于有机会更正及鉴定长江的科学正源。

那个年代文字数据短缺,不少较重要的科学文献更属内部文件,外人包括我这个在美华侨皆难得一睹。当时我身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作家及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记者,是杂志1888年创办以来的首位华人前线工作人员,以在中国探险为全职工作,在短短数年内领导了6次在中国的探险活动,而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便是1985至1986年的长江全程考察。

此次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长江上游及源头地带作出探索,为此我专程在武汉的长江规划办公室找到了曾在1976年及1978年两次参加长办组织的江源考察队队员原更生了解情况,得知他们有用航拍比较了通天河一带的地貌及地理环境,也有考虑长江源头地带三支主流的流向、长度及水量等问题,其中更特别提到沱沱河及当曲的比较,很可惜考察队在没有到达当曲源头实地考察的情况下,便把正源定在沱沱河源, 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更把测量资料尽量拉长到山顶尖为准。自此以后,学界及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的地图,皆以沱沱河源界定为长江的源头。

在这个特定的大环境下,我带领的考察队,包括两名美籍华人助手,便先从沱沱河源考察入手,在1985年7月28日两部车子离开青藏公路雁石坪南100道班,3天后到达前沿基地营。在当地牧民的介绍下,得知四川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尧茂书已在一个月前到达此地,并以气筏“龙的传人”漂流长江。尧此行起因于美国的漂流老手Ken Warren成功申请漂流长江,成立中美长江漂流队准备于1986年夏天成行,而尧茂书欲以中国人名义作出首漂长江,但不幸在离开沱沱源不久在青海四川交界的巴塘口出事牺牲。此事亦带出1986年全国瞩目的另3个漂流队。

责任编辑 / 刘晶 张璇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王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