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自然遗产不是拿来吃的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刘心武 

标签: 文化地理   

我国现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85处,其中世界遗产29处、世界地质公园8处。可是,大自然和老祖宗们赐给我们的这一笔笔珍贵财富,并没有得到悉心呵护。相反,它们大多在经过一番画蛇添足的包装后,被端上旅游盛宴,成为一部分人糊口的营生甚至牟利的工具。它们的痛楚,引得着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大声疾呼:文化与自然遗产不是拿来吃的!

有人告诉我,温榆河将开发为新的旅游区,我听了心里阵阵发紧。温榆河发源于北京西北郊,迤逦流经北郊和东郊,最后在通州与大运河汇合。我从2000年起,在温榆河畔一乡村里辟了一间书房,命名为温榆斋,还在《北京晚报》上开了个《温榆斋随笔》的专栏。我喜欢温榆河,它很平常,不具备什么奇瑰绮丽的景观,名气不大,以往一直不被人注意。我常到温榆河畔散步,画水彩写生。我特别喜欢它的周边另一条比它窄的小河两岸的野生植被。其实也没有什么珍稀物种,无非是一般的野酸枣、野榆、野柳,以及芦苇、蒲草、大蓟、牛蒡什么的,但是在北京郊区日益城市化的进程中,像这样的处于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的具有野生生态的绿团,实在已经是凤毛麟角。

温榆河近年名气渐大,因为它的一部分河段离天竺空港很近,却被污染得很厉害,夏天常蒸腾出股股恶臭,从国门沿高速公路进入北京的人士,车过温榆河桥时会觉得极其不雅,由此治理温榆河的呼声越来越高,报纸上也公布了治理方案,看了很令人鼓舞。前几天我还去过温榆河畔,遗憾的是,河水还是灰蓝色,仍散发出阵阵闷臭,不知为什么治理的喇叭吹得那么响,而效果的显示却如此迟慢。

河水变清的前景毕竟存在,我可以耐心等待。却忽然有人告诉我,此河尚未变清,已经有人将其视为了一棵新的摇钱树。摇钱的方式就是开发,开发为一个新的旅游点,所有的自然野生植被都将被刈除,而以人工栽种的草坪花圃来取代,岸上将盖起游乐场及旅店餐馆商店,河里将开展摩托艇托举降落伞等娱乐项目。而开发的形式,很可能又是承包给个人,那投资的个人,很可能又是一个谋取利益最大化而又与高雅文化无缘的暴发户,他很可能在河边盖些粗糙的仿西洋建筑,引进些收租金的洋快餐店,岸上竖起些“八爪章鱼”式的电动游戏器,在河里放些造型蠢笨的龙头船或鹅头船租给游客,他会很得意,自以为他造福一方,而且很时髦,很有面子。


遇真宫主殿的废墟。
2003年1月19日,武当山遇真宫主殿突发大火、灰飞烟灭,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遇真宫是明朝永乐皇帝专门为武当拳创始人张三丰建造的,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据当地有关部门调查,发生火灾时,遇真宫及其建筑群是一家武术学校以区区每年1.5万元的代价租用的校舍,而火灾的肇事者正是这家武术学校的人员。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纪霖

唉,我亲爱的温榆河,但愿这开发的消息是个谣言。我可爱的北京,你就不能多留下些温榆河这样的具有野生景观的绿团,不去触动它,让它静静地充当城市的肺泡,保持一派童贞么?

责任编辑 / 尹杰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