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为何闲?
标签: 成都市 地质地理 气候地理 水文地理 观点地理 盆地 城区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这次雪灾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每年从西伯利亚孕育的寒潮都要沿着固有的路径南下,这一次只是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较长。这次雪灾无论是低温还是积雪的深度都没有超过历史上的纪录。上海曾有雪深14厘米的纪录,时间是1964年2月19日。甚至我国的热带地区还有降雪的记录,云南的元江1983年12月也飘起雪花,当时云南78个县都下起大雪。这在世界上同纬度的地方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因为热带就是永远夏天的地方。


雪灾和寒冻是我国的常客,因为我国有世界上少有的季风气候。夏季从湿热的太平洋吹来的季风,从南向北吹拂着中国的东部,带来了丰沛的降雨,雨热相配,对农作物十分有益。因此我国的水稻可以种植到比哈尔滨更北面的呼玛县,这是世界水稻种植的北限。这一切都是季风之惠。

从西北到东南沿海,中国的气候区划呈现出从大陆性气候到海洋性气候的过渡。过渡带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一块反常的地区,那就是四川盆地。由于远离海洋,四川盆地本处于大陆性过渡气候和海洋性过渡气候之间的位置,但它却和中国的南海之滨同属于海洋性气候区域。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不仅冬夏气温变化小,就是昼夜气温变化也很小。
但季风并不是只有惠,没有害。冬季,季风掉头南下,从寒冷的西伯利亚裹挟着冷空气频频南下,造成寒冻之灾,比如这次雪灾。我国冬季之冷是同纬度的其他国家所罕见的。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已经在北回归线以南,有直射的阳光,应该算作热带,比如广州、南宁、北海、香港等,但因为冬季的寒潮,使这些地方与热带无缘,像广州每年平均会有几个有霜的日子,最低气温有时达到0℃,甚至还有下雪的记录。在欧亚大陆的另一侧,与我国同纬度的西欧各国没有季风,而是常年盛行从大西洋吹来的西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我们知道雾凇是美景,但雨凇则是灾害了。这次灾害很大程度上是雨凇之灾。所谓雨凇是指天上的雨滴落到植物、建筑物、地面上迅速结冰的现象,因此雨凇也可以叫做冻雨。电线上的雨凇越结越厚,最后不胜其重,电线被断裂和扯倒成排的电线杆,这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这次雨凇使贵州、湖南的电力中断,造成灾害。雨凇结在道路上,会造成交通中断,京广线和京珠高速的中断,就是雨凇使路面结冰所致。但这次雨凇之灾也不是罕见和创纪录的。1969年1月广东北部的一场雨凇,使粤北地区的交通和电力中断,停电一个星期之多;1972年2月湖南、贵州、江西等地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雨凇天气,最严重的地段电线结冰10厘米粗。可见雨凇即冻雨也是我国冬季并不罕见的一种天气(例证引自林之光《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henanxhx
- 单老师写得太好了,探索“闲”的由来,用诗意的言语把自然和人文要是紧密结合,读来是一种既养心又长见识的享受!
henanxhx 赞同henanx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