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行为艺术”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10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科尔沁区   

海山教授(左三)从第一站科尔沁就与我们同行,白志达(左五)教授则在柴河接上我们。此后每一程都有新的专家加入,伴随我们走到最后。因为他们,才使我们关于内蒙古的对话成为可能。

“你们的‘穿越’本身就是行为,为什么不把‘出发’这一段写进去?”回到北京后,蒙古族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白龙这样对我说。

“他说的‘行为’,丢了两个字:艺术。”女导演陈黎明(后来我才知道她是纯正的蒙古族)怕我们听不懂白龙的话,补充道。

穿越内蒙古高原是行为艺术,这是我确实没想过的。我们之所以要进行一次“穿越内蒙古高原”的行动,不是搞行为艺术,也不是标榜行程险峻(我们是探险者,但内蒙古高原无险可探),而是因为我们今年的10月刊是《内蒙古专辑》。我们想用这样一次穿越——从内蒙古高原最东北角的恩和哈达,一路向西,最后到达内蒙古高原最西北角的500号界碑,制造一种生动真实的现场感,打破那种因为客观、冷冰冰的叙述而对读者造成的疏离感。

还有一种想法是:一说起内蒙古高原,许多人心里涌起的多是罗曼蒂克式的想象——波浪般起伏的大兴安岭、散发着青草味的大草原、金色的沙漠等等,这与艺术家们对内蒙古无尽的赞美有关,也因为这块土地上的景观的确容易使人浮现出蓝天、白云、草地、羊群一类意象。而我们很想拨开这些笼罩在它上面的梦一般轻柔的迷雾,使大家借助我们的穿越,看见一个真实的内蒙古高原。

责任编辑 / 黄菊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