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解读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10期 作者: 万喜 

标签: 科尔沁区   

提起科尔沁,人们多会联想到“科尔沁沙地”。据地理学家解释,科尔沁沙地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南至辽宁省彰武县,东至吉林省公主岭市,西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然而,除了“沙地”科尔沁之外,还有“科尔沁部”和“科尔沁草原”。这后两个“科尔沁”所代表的地域范围与科尔沁沙地不太一致。

“科尔沁”原本是一个蒙古族部落的名称。

科尔沁一词在《蒙古秘史》中第一次出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带弓箭的人”或“弓箭手”。因此,该词最早表示的是佩带弓箭的职业军人。

据历史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的时候,委任了一万名近卫军,其中一千名为弓箭手。成吉思汗的胞弟术赤合撒尔是一位力大无比、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在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成吉思汗委任他世代掌管一千名弓箭手,同时分封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为其袭世领地。术赤合撒尔后裔中也出现过很多神箭手,以他的后裔和领地为核心,逐渐形成了科尔沁部。因此,术赤合撒尔是科尔沁部的祖先。

到元朝末年时,科尔沁部仍在呼伦贝尔游牧。后来,科尔沁部势力逐渐强大,“能够从兵打仗者二十万”。15世纪初,一部分科尔沁人越过大兴安岭向东南迁徙到嫩江流域游牧。因此,这部分科尔沁在历史上以“嫩科尔沁部”着称;留居呼伦贝尔的科尔沁人以“阿鲁科尔沁部”着称。后来“嫩科尔沁”继续往南迁徙,控制了今沈阳以北、长春和哈尔滨以西地区,形成了强大的科尔沁部落,他们游牧的草场成为“科尔沁草原”。

责任编辑 / 刘晶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