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唐蕃古道”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第07期 作者: 旦增伦珠 

标签: 交通地理   观点地理   

历史上开拓的“唐蕃古道”,见证了中原各族人民与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各民族人民在文化、经济交流上的“欢好不绝”。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在唐朝和吐蕃交流的200多年中,唐、蕃之间来往有历史记录的就达190次,由唐朝使往吐蕃的有60余次,吐蕃使往唐朝的达120余次,吐蕃赞普迎娶文成与金成两公主,更成为汉藏民族关系的历史佳话。

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珍贵的释迦牟尼佛像和佛经,至今仍供奉于大昭寺内,被藏传佛教信徒们奉为至尊,天文历法、医方百种、五行经典、工艺技术等,也经由文成公主之手传入吐蕃。

在吐蕃时期,对于外来文化,藏族的先人们采取了自信、开放、勤学、善学的态度。许多吐蕃人到长安入国学读书,学习历算、医学。史书评价说:“吐蕃之性,剽悍果决,敏情持锐,善学不回。”由长安回归的学生,曾经在拉萨举行过盛大的学习汇报会;而藏传佛教思想史上有名的桑耶寺“顿渐之争”,也是文化思想交流的盛举。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学习外来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才有可能使藏民族文化发展得根深叶茂。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