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六大争论之六
四川人适合做IT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9期 作者: 陈秀山 任晓明 沈体雁 邵春光 

标签: 四川   观点地理   

IT产业在四川非常受重视,被称为“头号工程”。四川有军工电子传统做基础,有西部的历史机遇鼓劲,近几年踌躇满志地一心打造“西部硅谷”。那么,满世界备受欢迎的IT,来到巴山蜀水将是怎样一副情景?

生性有关系

陈秀山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

川人生性好奇心强,善于表达,对信息敏感。这从至今盛行不衰的茶馆文化、摆龙门阵就可看出。四川盆地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吃穿用基本生活条件易满足,就有了交流的余力。身处盆地,环境相对封闭,人必然格外重视交流。交通便利地区的人们饱受的惊扰,多半都被挡在了盆地外面:大工业社会资本流动带来的企业兴亡,和随之而来的个人沉浮、家庭变故。所有这一切,使川人爱说、想说、会说,而这与IT产业传递信息、方便沟通的本质属性何其契合?

川人素以吃苦耐劳着称,做事极有韧劲。这恰恰适应制造业对劳动纪律、敬业精神的要求。特别是现在中国IT制造业,多为组装而不是研发,就更需要这股劲了。相比之下,北京人就有些看不上制造业的平凡枯燥,制造业在北京就很一般。

川人虽好奇心强,但却多做感性思考。理性逻辑思维的缺少,不支持产业基础研究。川人的创业意识不强,面向市场求新求变的进取心差些。不似浙江人到处创天下,就连炮火刚熄、焦土一片的阿富汗也少不了他们新开张的餐馆。要驾驭IT这个变化在瞬息的产业,川人还需做些改变。

责任编辑 / 李文靖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