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格萨尔王的舞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第10期 作者: 聂作平 

标签: 石渠县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在川藏线上,石渠是一个被人忽略已久的地方。多少年来,当它附近的德格、巴塘、理塘等都成为都市人热衷的旅游胜地时,它依然处于被人遗忘的边缘。其情其景,就好比周遭邻居都在大宴宾客热闹非凡时,它却在寂寞中保持内在的尊严。对石渠这个孤悬于四川西北部,距离省会足足有一千多公里——在欧洲,这样的距离足以穿越几个国度——的县来说,也许只有寂寞能让它多一份尊严。

专家评语

石渠地处雅砻江的源头地区,河流切割不深,河谷曲折回荡,高原面保持完好,展现出宽广博大、如波起伏的山原风光。由于水汽通道作用的渐弱,川东南的森林在此已过渡到川西北高原的高寒草甸。这里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长最茂盛的地区,嵩草草甸中伴生着众多的双子叶植物,春夏秋三季,草甸中各色山花依序开放,形成罕见的高寒五花草甸风光。李渤生(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

专家评语 

但凡去过藏区的人,没有没见过玛尼专家评语堆的,但是没有去过石渠的人,便无法想象世界上最大的玛尼墙——巴格玛尼墙究竟有多长。上千米的延长线,宽数米、高数米的玛尼石阵,犹如一座石头城,竖立在青藏高原的天地之间。数以千万计的玛尼石刻凿了全部的大藏经,还有众多佛界神灵、菩萨护法、高僧大德的造像,以及藏族文化中所有精美的雕饰图案。这是一座藏传佛教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和宗教经典的宝库。只此一项便使石渠进入了藏地不可跨越的名目。温普林(作家、艺术家)

吕玲珑对松格玛尼城这座石头堆砌的城堡十分着迷,每一次走进城内,他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感。他走在一道道玛尼墙之间狭窄曲折、极为相似的小径上,踩着一千多年来无数藏人的足迹,注视着代表当地藏民对格萨尔王和藏传佛教浓厚感情的无数玛尼石,他总是长时间沉浸在一种神圣而虔诚的宗教情感里。他说初到石渠的人,通过松格玛尼墙就可以感受到藏族人信仰的伟大,他祈祷今后还有更多的藏族人坚持往松格玛尼城上堆玛尼石,让这座神奇的石头城永远保留下来。

十多年前,我到康定采访,在宾馆里认识了一位来自石渠的警察,这个长年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老石渠向我讲述了许多关于石渠的轶闻,至今我还记得其中两个细节:其一,整个石渠县城没有一棵树;其二,有时候石渠人在冬天的早晨醒来,会发现下巴因为太冷而粘在了棉被上。

十多年后,当我第一次走进只有一条孤零零街道的石渠县城时,的确没有看到一棵树。这是高原上意外出现的一座城——它绝不像内地的城市,出现得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沿着公路两旁布局的房屋,除了国家机关,哪怕是最应该有人气的商店和饭馆,常常也是门可罗雀。对一个生活在内地的人来讲,这儿几乎就是遥远的异域。4千多米的海拔把石渠县城举到了世界最高城的位置,它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然而这个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却总是和雪花、和寒冷纠缠不清。即便是四川盆地最炎热的7月,石渠的风依然带有凉意。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