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伊犁河谷
一江春水向西流
标签: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气候地理 生物地理 农业地理 河流 峡谷

我曾称新疆是以天山为书脊打开的一册经典,南疆和北疆展开辽阔的页码。伊犁河谷是这册经典上的重要一页,是风物和景致的洋洋大观。她属于北疆,确切地说是在北疆西部。
她三面环山,西部开敞。4条向东会集的山脉构成西天山的基本骨架,5大河谷盆地组成相融的地理单元,而新疆流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犹如她身上的大动脉,激情澎湃,滔滔西去,一直流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我们常说“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伊犁河是向西流的。这是一个显着的地理特征,也恰恰是新疆文化“向西开放”的一个生动隐喻。
伊犁河谷向西呈喇叭形开敞的地理构势,一方面抵御了西伯利亚寒流的南下,阻挡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干风的北上,另一方面,最大可能地接纳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暖湿气流,使之成为中亚干旱大漠中的一处名副其实的“湿岛”。而伊犁的赛里木湖,这颗镶嵌在天山脊梁上的“蓝宝石”,在气象学家眼里是“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因为赛里木湖一带是大西洋暖湿气流到达最远的地方。
作为伊犁动脉和中枢的伊犁河,全长1500公里,在我国境内长442公里,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内陆河,也是一条国际河流。它由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3大支流汇集而成。伊犁之名取自伊犁河,《汉书》称它为伊列水,《唐书》则称之为伊丽水、帝帝河。沿伊犁河两岸,有茂密的森林,美丽的草原,芬芳的果园。伊犁的河谷盆地,是新疆有名的“粮仓”,土地肥沃,阡陌交错,气候宜人,春天来得早,冬天到得晚,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