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呼伦贝尔
心灵游牧的地方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2期 作者: 李墨田 

标签: 呼伦贝尔市   气候地理   农业地理   草原   

中国的东北角有一片空阔的大草原和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这块林草繁荣之地是制造游牧传奇的地方。历史的风云变幻已成过往,如今这里的生活平静安逸,有着牧民血统的人民正在以现代的方式创造财富,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游牧性格的张扬。高天之下厚土之上,那种居无定所的心态和遵循自然的谦卑,也许是现代人心灵成长的一个方向。
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为牛羊以及马匹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它们的生活跟它们的主人一样悠闲自在。在这张仿佛能听见悠扬牧歌的画面中,我们似乎重温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久违场景。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白海琦

那一年,我在草原上遇到一位牧羊人,互致“赛音拜诺”(您好)后,他请我到他家作客。问起家的所在,他挥手指向那片茫茫的草原,脸上还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神情。后来我在林区见到一位猎人,他告诉我,他的家是那片大森林。我这才发现,在他们的意识中,“家”是被放大了的字眼。

把居住的区域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看待,这是否说明了这片区域自身的温馨与美好?

孕育豪放的大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的面积有8万多平方公里,如果把11万平方公里的林间草原也计算在内的话,呼伦贝尔草原的面积比山东省还要大许多。连天的牧草铺展开去,无限延伸,一眼望不到边,地平线像透过广角镜头一样显出向下弯曲的样子。来到草原最好是步行。清晨踏在两尺多厚的草地上,脚下软绵绵、湿漉漉的,像走在女人的肌肤上。外地人来到草原上,往往孩子似地躺在地上打滚儿,全然没了衣冠楚楚的矜持。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优哉游哉、自由自在,没有压力,没有紧迫感。时间在他们的心中被无限拉伸着。

早晨,牧民们把牛羊赶出去,寻找新的牧场,晚上再赶回来,一天的活儿就算完成了。只有接羔时节看护“产妇”、秋天打草储备“冬粮”、仲春过“伊慕额”(丰收节)时才繁忙起来。丰收节上,他们把当年的羊羔剪耳作记以分群,把多余的公畜阉割而育肥,再套来两岁的马驹,用烧红的铁标记烙在屁股上。这些牧业生产的大事一两天内就能完成。

责任编辑 / 刘晶 周晓红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