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上海到珠穆朗玛(下)
江苏周庄(东部)

四川丹巴(西部)

同是山川,东西两边各不同
这条景观大道大部分路程是与长江相伴而行,这为我们了解和认识这条伟大的河流提供了一次机会。从上海崇明岛的长江入海口开始,这条路途经河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再向西,进入长江的上游地区,长江各段的名字也随之变化:扬子江、荆江、川江、金沙江。长江的形态更是变化巨大:在上海崇明岛的河口地区,经过万里跋涉的长江即将入海,不过她并不是急迫地扑入大海的怀抱,而是放慢脚步,卸掉泥沙,营洲造陆。此时的长江骤然变宽,河海难分,她是以一种矜持的高傲态势与大海相会的。在湖南湖北的两湖地区,长江在远古时代(那时还没有江堤这种东西)南北游荡,留下了一串串湖泊和湿地,这是一个多湖地区,也是中国湖泊非常密集的地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条景观大道的另一端——西藏拉萨以西、冈底斯山以北,有着中国的另一个湖泊密集区。从成都往西一直到德格,在这条大道上,我们跨越的每一条河流,都是要汇入长江的,不过这里是长江的上游地区,长江在这段的名字是金沙江,长江在这里被大山绝壁夹峙着,她奔腾咆哮,泥石流、滑坡、雪崩试图阻挡她,但是她冲决一切,把阻挡她的沙石、泥土随身运走,甚至把它们运到几千公里之外。在这条路上,我们能看到长江是怎样在上游侵蚀搬运那些大山风化下来的物质,又怎样在下游把这些物质堆积起来,制造出平原和三角洲来的。
这条路不仅能见识河流的生命过程,而且对于我们认识湖泊更是一条不可多得的路。从上海起,就有一系列的湖泊伴随着这条路。上海附近是太湖,杭州市里有西湖,向西有千岛湖、鄱阳湖、洞庭湖,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小湖,这些都是东部的湖泊,它们都是淡水湖。当过了成都,进入横断山区,这里有许多湖泊是雪山冰川造就的高山湖泊,当地叫海子,这些湖一般也是淡水湖,由于湖水来自冰川融水,水色或碧蓝或翠绿,十分迷人。这一带的冰川末端往往由于冰碛物阻塞冰川融水,形成一种冰川末端湖,这种湖在冰川雪山的衬托下,静谧神秘,令人向往。
过了拉萨,向西,再向北越过冈底斯山,就进入了青藏高原的多湖地带,这里的湖规模大,水量大而且深,但这些湖大多是咸水湖,有些还是盐湖。这些湖景色壮丽,气象万千。如纳木错(错是藏语湖的意思)、色林错、格仁错、当惹雍错、扎日南木错总之,是一片:错、错、错……
沿着这条路,你见识了各种性质的湖,你看见了各种湖边的景色,你甚至见到了各种颜色的湖水。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研究各种湖的成因,这条路上的湖的成因多样,包括了世界上大多数湖泊的成因类型,比如西湖是由钱塘江口的沙堤围住海湾形成的湖,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有人说是构造湖,有人说是古湖云梦泽干缩而成,还有人说是河流的自然堤隔离洼地形成的。而景观大道途经的一个重要湖泊——西藏的然乌湖,原是一条河流,后被冰川泥石流堵塞,河水滞留成湖。还有的湖或有或无,完全取决于冰川的运动。比如西藏波密的易贡湖,一次冰川泥石流将河道阻塞,形成了一个易贡湖,百年之后,又一次冰川泥石流阻塞河道,但很快猛涨的河水冲破了堤坝,一泻而出,易贡湖水又消失大半,几乎名存实亡。还有各种各样成因的湖泊,比如支冰川向下流动,阻塞了主冰川的河道形成的湖,或者相反,主冰川的流动,阻塞了支冰川的河道形成的湖,等等。关注山的人,可以通过这条路,结识各种各样的山,从东边起点开始,你可以认识丘陵——也就是相对高度低于200 米的山。江南丘陵是浙江、安徽、湖南一带的重要景观,在这江南丘陵之间,还有像黄山、庐山这样的中山(海1000-3500米之间),围绕这些中山还有一些海拔低于1000米的低山。越往西山就越高了,在四川盆地的东部,大巴山武陵山等已经跃上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开始出现3000米的山峰。穿过四川盆地,进入横断山区,就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一阶梯,真正的高山(海拔3500-5000米)和极高山(高度大于海拔5000米)开始出现了。也许山的高度变化太迅速,离成都不远,就出现了贡嘎山这样海拔7556米的山峰,由于山的高度已经进入了永久积雪的雪线以上,因此极高山的世界已是雪山冰川的世界。以成都为界,这条景观大道两边的山,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山:从高度看,东边是丘陵、低山、中山,西边是高山、极高山;东边山的形状、地貌,是流水塑造出来的,西边山的形态和地貌是由冰川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因此东西两边的山差异巨大,景观呈现出完全不同风格。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