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江
山河织就的千年唐诗之路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01期 作者: 弱水 思徽 

标签: 浙江   嵊州市   文化地理   河流   山地   寺庙   历史地理   

曹娥江流域的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传奇的诗路,有唐一代,数百位诗人在这方弹丸之地留下了一千多首诗篇。是怎样的浩荡山河,扣动了诗人们的心弦?一千多年后,我们的作者再次踏上唐诗之路,却有了许多意料之外的发现。
剡溪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剡溪乃曹娥江上游一段,位于会稽山、四明山和天台山三山交会处。除了留下大量诗篇外,还流传着王子猷雪夜访戴、吴越王驻舟赋诗等诸多风雅故事,是一条文化之溪、诗歌之溪。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杨富明

这是一条特殊的江。

这更是一条传奇的路。

曹娥江浙东唐诗之路范围示意图

它没有路标,山水织就,缀满诗篇与华章,在盛唐的光芒中熠熠生辉。千年之后,在沧海桑田间,仍是灵光流转。

它便是曹娥江流域的浙东唐诗之路。大约20年前,浙江学者从诸如《全唐诗》等诗文丛林中发现了这条隐藏在历史中的山水人文古道,岁月的尘埃一经拂拭,其光华便如明珠出海,令人目眩神迷——据考证,以收入《全唐诗》的人名为准,有唐一代,共有400多位唐代诗人徜徉其间,不乏李白、杜甫、王维、温庭筠、王勃、杜牧等大诗人,他们击节高歌,留下了1500多首诗,形成了一条史无前例的绿野诗踪。

责任编辑 / 陈惊鸿 黄菊  图片编辑 / 王彤 孙毅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