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一个王朝的谎言?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02期 作者: 萧春雷 

标签: 普陀区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浙江沿海历史上曾有过连绵漫长的“倭患”,被认为是“明朝时日本海盗对中国沿海的一场侵略”。然而,在数百年正统史观的笼罩之下,诸多史实却也透漏出无法掩盖的微光——所谓“倭寇”,实际上是被误读的一群中国海商,而在他们被掩盖的身份和命运背后,则是中国曾经强劲的民间海洋力量与农耕王朝的对峙、抗争和落败……
博物馆中的历史迷雾
浙江的舟山群岛由于岛屿和良港众多,扼多条中外航线之要冲,遂成为中国民间海洋力量与农耕王朝之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在双屿、普陀、沥港和岑港等地留下了众多所谓的“抗倭”遗址。直到今天,那些曾经为海上贸易自由而奋战过的中国海商,依然被视作“倭寇”,而他们曾与官兵之间所展开的“硝烟弥漫,海水为赤”的战斗,在当地的博物馆中依然被阐述为被“民族英雄”最终击败的一场外族入侵。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袁蓉荪

舟山双屿港,500年前“世贸中心”的覆灭

2011年的隆冬,我来到了浙江舟山的六横岛,与建设速度日新月异的舟山主岛相比,这里冷落而偏僻,海面的寒风仿佛吹得透骨头。山坳中坐落着一个名叫涨起的村子,冬天的田野衰败而空旷,只残有零星的绿色。

奔波近千公里来到这里,是为了追寻一个久远的传奇。500多年前这地方有着一个声震中外的名字——双屿港,史籍中,这里中外商船云集,白银滚滚,被历史学家称为“16世纪的上海”。

然而,与岛上的出租车女司机谈起双屿,她却一无所知,说到倭寇才听懂了:“听说岛上以前有许多。”这并不能怪她,因为就在双屿港最繁荣的岁月里,曾遭遇了一场极为惨烈的镇压和荼毒——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右副都御史朱纨派遣2000多官兵直扑双屿港。在风雨和海雾中,双屿海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官军大胜。战后,朱纨又下令将岸上房屋、港中船只全部焚毁,并用沉船、木石等淤塞了入港航道,实行了“三光”,令这个“世贸中心”成为一片废墟。此后,在漫长的明清海禁期间,这里都只是一座空岛,直到清康熙年间方有移民迁居。那时,淤塞百余年的双屿港已变成一片低洼的谷地,被开辟为田园和池塘,而那个曾闻名中外的港口徒剩下一个空洞的地名,直到今天,其具体位置仍有争议。

明代倭寇侵扰地区范围图
从明代“倭寇”侵扰范围图可以看出,所谓“倭寇”侵扰的地区,范围极广,且深入内地。更公允地说,明朝倭寇尤其是嘉靖时期的倭寇,乃是一场由残暴海禁而激起的中国沿海激烈民变和巨大动乱,而不是一场“外敌入侵”的战争。
逝去的大港辉煌
六横岛上的港口简陋冷清,让人难以想象它五百多年前的繁荣——当时,这里诞生了声震海内外的双屿港,它悬居海洋之中,地理位置优越,山抱海绕,易于船只隐蔽出入,曾一度成为亚洲最大、最繁华的海上国际自由贸易港。然而在明王朝残暴的海禁之下,这个“世贸中心”最终烟消云散,仅在史书中留下了一段辉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袁蓉荪

这场惨烈的双屿港之战,便是主流史籍中所记载的,最着名的“抗倭”战役之一。它像是一支锚,被深深抛入大明“倭患”的岁月之海,任何重要的追溯都无法绕过它。而对于这场漫长的战乱,正统史观给出的定义是:由日本海盗主导的一场外族入侵战争,在时间上几乎贯穿整个明代,在空间上北起辽东,南至广东雷州、海南,遍及中国沿海各省。

责任编辑 / 陈惊鸿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