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愧对宁波
千年大港荒废了五百年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02期 作者: 王列辉 赵菲

夜幕早已降临,但灯火通明的码头依旧处于繁忙状态;月光照耀下,堆积成山的煤炭正在等待出海的轮船。位于甬江口的镇海,是古代的海防要地,对宁波港起着拱卫作用。1884年中法战争和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镇海通过货物转运功能,奠定了其作为宁波外港的地位。如今的镇海港区是宁波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输煤炭、液体化工产品、国际集装箱等为主的综合性港区,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1200万吨,拥有我国最大的5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胡卫国

欧洲人地图上,先有宁波再有浙江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一位叫单仲友的明州读书人向朱元璋提出建议:“明州与国号相同,此为大不尊,希望皇上修改地名,以示国号神圣。”朱元璋认为有理,就将明州改为“宁波”,取“海定波宁”之意。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方人眼中,宁波是远东地区最优越的通商口岸;但明朝统治者却认为,这个滨海港口是充满不安定因素的是非之地。
1541年冬,几艘葡制帆船组成的船队在中国南海洋面缓缓前进。这一年,是明嘉靖皇帝在位的第20个年头。阳光洒在水面上,海雾渐渐散去,了望台上的水手兴奋地看着前方,并向全船人员大声呼喊,他们期待已久的陆地和港口出现在了前方——这个地方就是中国澳门。
登陆澳门之前,另外一群葡萄牙船队早已进入了浙江沿海。至少在1524年,葡萄牙人就来到了浙东海域,在一个叫“Porto Liampó”的地方扎下了营寨。这里的“Porto Liampó”翻译成中文就是“宁波港”。据多位学者考证,这里的“宁波港”就是明代私人贸易据点——双屿港。
随着尘封多年的史料重见天日,双屿港的真实面目开始出现在我们眼前:那是16世纪亚洲最大的海上贸易基地,活跃着来自多个国家的商人。1524至1548年,中国、日本、葡萄牙商人常常在这里展开三角贸易,每年的贸易额超过300万克鲁查多(即后来葡萄牙通用的货币埃斯库多)。当时,这是一个惊人的贸易额,因为葡萄牙首富达•伽马的年薪也不过1000克鲁查多。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