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陶镇
被拆掉的千年古窑部落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07期 作者: 桑邑 

标签: 博山区   文化地理   古村   古镇   

淄博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陶瓷产地,其起源地和主产区在山头镇(现为博山区山头街道办事处)。山头地区自唐宋以来就有陶器问世,以窑为生、靠窑吃饭,故称“陶镇”。在陶镇漫步,可以欣赏到被火色熏陶过的路面、墙壁、老屋、古窑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这一道道独特的街景将彻底成为历史绝唱。

匣钵墙内:迷宫一样的家园
位于鲁中的博山是一座山城,城外是山,城内地势也是高低不平。陶镇山头的许多老屋和院墙,也正是坐落在这起起落落的坡地上。烧窑之前需要先做一种保护陶瓷的容器—匣钵,匣钵使用数次后就不能再用,但它们经过烈火煅烧后材质更加坚硬,抗风化、耐腐蚀,于是便被居民拿来当作实用的建筑材料。镇上的老胡同几乎是匣钵的世界,弯曲又起伏的道路看起来有些像迷宫。许多孩子的少年时光,便是在这样的光景中度过。多少年后回望老宅旧址,他们脑海中还能不能浮现这样的画面?

鲁中山城博山,一个古老的陶瓷部落,那里有平民世界里的烧窑者。从北宋开始,穿越了上千年的时光隧道,博山的陶瓷历尽沧桑、日新月异,并畅销世界各地。但是,那些烧制陶瓷的古窑、古作坊正在被陆离的广场和绚丽的霓虹所淹没。

2006年早春季节,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孙伟庆赶在推土机和铲车到来之前,用影像记录了当地一座即将消亡的陶镇—山头。明清时期的山头,窑业盛况空前,民间圆窑林立,一跃成为博山陶器重点产地,是六大窑场(山头、窑广、八陡、北岭、务店、郭大碗)之一。

看过孙老师拍摄的一组片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庞大倾颓的古窑黑色剪影般屹立在暮色中,窑顶的灌木与杂草如乱发般摇曳,仿佛有风从百年深处不断涌来;用笼盆筑建的墙壁夹着曲曲折折的小巷,细碎的光影里有若隐若现的时光印记;老屋下的全家福、陶罐儿、鱼盘儿、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凝视着它们,一种情感撞击着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有隐隐的痛楚。

走进老街,每一道墙都散发着烟火气息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朋友一起探访了山头古镇。阳光斜射过来的时候,那些林立的窑炉把影子拉得修长,倒映在古老狭长的巷子里。周围墙壁,或者是用粗砾的石块搭建而成,或者直接用烧窑的废坯砌成,颜色多为斑黑、瓦红,看着那线条和纹理,让人禁不住想到烈火燃烧的样子。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图片编辑 / 孙毅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