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
跨越两千年的交通图腾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05期 作者: 鲁晓敏 

标签: 泰顺县   文化地理   遗址   桥梁   历史地理   

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之作。回溯两千多年历史长河,廊桥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没落于近代。在中国,每一座古廊桥都承载了许多重要角色:它们是休憩场所、是祭祀宗庙,是交易市场、是娱乐平台,是地标建筑、是精神家园,是团结乡民的纽带,是传播文化的长廊在中国百姓心目中,廊桥不仅是公共建筑,更是文化图腾。

公元1287年前后的某日,受忽必烈派遣的马可·波罗由大都(今北京)出游,经阳曲(今山西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辗转来到成都。第二日清晨,推开驿站的窗户时,意大利人看到了一幅令他感到震撼的景象:一座叫“安顺廊桥”的桥梁,像长龙一样游荡在800米宽的锦江上,褐红色的廊屋瓦顶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桥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桥下是穿梭往来的船只

一座华丽的石拱廊桥,不经意间便彰显了锦官城的富饶和繁荣。即使在自己的故乡——桥梁遍布的水城威尼斯,马可·波罗也未曾见过如此气势恢弘、造型别致的桥梁,于是便感慨道:“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甚者。”这位旅行家对成都廊桥终身难忘,最终把这次见闻写入了他的回忆录——《马可·波罗游记》。

廊桥前传:两千多年的曲折变迁

2001年3月的一天,四川成都金沙遗址附近的某工地上,一群工人在考古人员指导下,正在开挖一处地基。当厚厚的泥沙堆积层被挖开后,一座深褐色的巨大木廊桥骨架呈现在他们面前:密集的桥柱如同士兵出操一般地整齐排列着,桥柱上横着一根粗壮的桥梁,曾经的“廊屋”已经不见踪影,但桥板上还散乱堆积着片片砖瓦。时隔8年后,成都盐市口附近又有一座形制相同的廊桥重见天日,进入现代人的视野。经考古人员认定,这两座木构廊桥均建于西汉时期。从现存的桥基和木梁中,我们可以窥视原桥的规模和形制。在当时的中国,这应该是两座技术顶尖的廊桥。

我们很难想象:马可·波罗离开成都700多年后,距离元代廊桥不远的数十米地层下,居然还能找到汉代廊桥的遗骸。21世纪的这两次考古发现,为解开中国廊桥的身世谜团提供了重要线索——因为,它们的现身正好印证了建筑史专家刘敦桢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论断:“廊桥之诞生,或在西汉之前,春秋战国之际。”与今天见到的众多廊桥相比,两座西汉廊桥的结构显得有些简陋。或许,它们本来就应该如此质朴无华,因为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中国廊桥。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图片编辑 / 孙毅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