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
为历史建造剖面的视野
“从宁波退回慈城,
就像从喧闹的广场退回到一座安静的院落里。”
第一次见到慈城时,说实话,我很沮丧。站在最高处的青龙山俯瞰这个号称“古城”的小镇时,我原以为会看到一大片壮观的院落和连续的瓦浪,但是没有。在瓦浪和院落之间,毫无美感地穿插着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楼房和工厂,就像城乡结合部。
但是,古城的大格局非常完美:因为有完整的护城河环绕,使古城成一独立的地理单元。这个单元近似方形,但南北稍长,整体形状如龟背。进入古城,需要先穿过护城河上的小桥,再过城门,才能进入。在古城外围,北边有一大片湖泊,即慈湖,是古城的水源之地,也是曾经的文化中心所在。再外围,是如同屏风一样将古城围合的山峦,但这屏风的东南角留有一处豁口,即我所在的青龙山尾部,那是通往大海的方向,由一座道观把守。
下山来,进入古城内部,印象越加好起来。古城街道格局如棋盘,但这棋盘很小,只有三纵七横,它们决定了古城的尺度和肌理。漫步城中,会经常邂逅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但它们的外观无一例外地质朴简单,如果不推门而入,难以想象里边的内容。老百姓的朴素院落更是随处可见,二者交错分布,并无明显界线。

从高处俯瞰到的外观风貌上的不整齐(现代楼房镶嵌于传统院落之中),被人们内部生活的和谐消解了——不管是传统院落中的人家,还是现代楼房里的住户,人们都在一种不紧不慢但秩序井然的步调中生活,而半个小时前,我还置身于宁波,那里的人行色匆匆,正迫不及待地使自己与国际接轨:建造越来越壮观的国际港口、引进各种国际连锁品牌、城市不断从横向上往外扩展,纵向上往高处生长从宁波退回慈城,就像从喧闹的广场退回到一座安静的院落里。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