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瓦那”,就在北京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8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北京   内蒙古   地质地理   沙地   

对于植被构成的风景,有人喜草原,有人爱竹林,针叶林冬之常绿,阔叶树秋色如金,皆不乏知音,总之各有所爱。但是有一种风景人见人爱,不分老少,无论中外。这种风景就是“稀树草原”。

什么是“稀树草原”,其实不用解释,就是字面的意思:点缀着稀疏树木的草原。这种景色在非洲最为常见。肯尼亚野生动物园中,辽阔的草地上,长颈鹿在悠闲漫步,时而吃一下身旁的金合欢树的叶子。这就是稀树草原。

有人做过一个试验。把热带雨林、针叶林、草原等诸多景观的图片放在一起,让不同性别、年龄、国别的人挑选他们愿意在其中生活的地方。结果多数人选择是“稀树草原”。做试验的人说,这个结果说明了人类起源于东非,因为那里的景观是稀树草原。

喜欢“稀树草原”,似乎不是叶公好龙,因人们不仅爱其图,而且在现实中,只要有可能也会把他们的庭院弄成“稀树草原”。我们看到欧洲的一些贵族的庄园,甚至巴黎的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宫等皇家宫苑室外的人造风景也都是“稀树草原”。

责任编辑 / 高新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