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旧地
山如北斗 城似锁
古代的风水理论,讲究“一邦有一邦之仰止,一邑有一邑之观瞻”。因此,虽然我们披阅诸多古代地图时体会到的城市选址营造格局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具体做起来,因地制宜还是最重要的。《管子·乘马》中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风水又是非常复杂和灵活的。其中,有一种追求“宇宙图景”的思想,把城市设计成星宿的象征。这种体象天地的规划方法,不是一种简单的比附,而是古人对天、地、人之间某种同形同构关系的把握,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同时,风水的“形胜”思想,又讲究利用天然险阻作屏障,如《周易》说:“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周礼·夏官》还主张建城“若有山川,则因之”。对此,以当闽浙之冲、控山负海的古代温州城的选择营造最有代表意义。
温州古为瓯地,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在此地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只不过,昔日温州府城的面貌,今天早已消失和淹没在现代化的繁华的温州市区内了。
志书记载,温州城(当时为永嘉郡郡治)最初的选址布局,为东晋哲学家和风水大师郭璞所定。郭璞是个奇人,诗赋经籍样样精通,东晋时从山西避乱南下,客寓温州,恰逢永嘉设郡并要进行郡城的选址营造,当地人便请他为郡城占卜。按风水普遍规律,城应建在瓯江北岸,坐北朝南。然而郭璞经过实地勘察,对南北两岸的土壤取样比较后发现,北岸土轻,南岸土重,于是决定把城建在南岸。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家家有明月清风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