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花洞
洞里不分南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7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房山区   地质地理   气候地理   土壤地理   文化地理   喀斯特   

喀斯特是最出美景的地貌。比如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都是喀斯特地貌。但一般的观点认为:喀斯特的美景都集中在南方,北方很少,尤其像北京这样的地方,更是很少有人把她与喀斯特美景联系起来。但是北京的石花洞确实可以让你转变这种观点。
北京房山的石花洞,是一处开发多年的旅游景点。然而这个北方溶洞的典型,除了上面4层已对游客开放之外,下面还有未开发的几层。当我们爬过底层狭窄的缝隙,钻入尚未开发的溶洞更深处时,看到的竟然是各色各样的岩溶奇景。望着遍地精致的石花,我才真正相信,北方还有如此精彩的洞穴,并不比南方的洞穴逊色。

一个笔筒

揭示了石灰岩的奥秘

最近我去了两次北京的石花洞。

一天我随意拿起桌上的笔筒,欣赏嵌在石头表面若隐若现的小小的贝类化石。这是我几年前去云南石林时买的。它是用当地的石头石灰石做的。石灰石中的贝壳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这种石头是水成岩,是在海底和湖底生成的。

这是一株石花的特写。碳酸钙形成的钟乳石洁白如冰,随着水分沿着石壁上的微孔渗出,水中析出的碳酸钙逐渐凝结成放射状的方解石或文石晶体,形成玲珑剔透的石花。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单之蔷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有一种特性,就是能够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我们知道空气和土壤中都有二氧化碳,雨水、河水或地下水中总是溶解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当水流经有石灰岩裸露的地区,或从地表向下渗透,在地下形成地下水系的时候就会有石灰岩被溶解这种事情发生。如果水是流动的,就会源源不断地把溶解的石灰岩运走,水流经过的地方,岩石就会发生千姿百态的变化,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喀斯特Karst一词,是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石灰岩高原的名称,在那里发育着由石灰岩溶蚀而成的各种奇特地貌。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次J.Cvijic最先对这种地貌进行了研究,并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这些特殊的地貌和水文现象。以后“喀斯特”一词便成为世界各国所通用的地貌学术语)。喀斯特地貌地上地下都有,丰富得很。

当我把笔筒举高时,忽然发现笔筒的底部被红色签字笔的笔尖流出的墨水渗透了,留下了一片红色。这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石灰岩是透水的,即使它没有裂隙,但野外的石灰岩,由于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岩体中充满了各种裂隙,可想而知,石灰岩的透水性更强了。石灰岩的透水性使我想起了溶洞中的地下河道以及滴滴哒哒的滴水声,看来,它们都是从地表渗下来的。

责任编辑 / 高新宇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