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在悬崖中的“神秘矮人”

从北京出发向西北越过八达岭到达延怀盆地,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水库南北都是崇山峻岭,而北侧军都山山脉的沟壑中自古以来就有一些悬崖上开凿的石洞,其中以延庆古崖居最为集中,且规模最大。当地的百姓对此略有所闻,甚至有的在砍柴时还爬进去过。但是没有人知道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开凿了这些洞室。

古崖居的由来众说纷纭
古崖居的正式发现是在1984年,负责文物调查工作的延庆县文物管理所前任所长程金龙走访北山周围的村子时,第一次听老人们说起了“洞沟”。老人们说“洞沟”原本被山体遮挡着,不知在哪年哪月山体坍塌了,“洞沟”就露出来了。程金龙在村民的带领下进山看个究竟,果然在山崖上,发现了规模庞大的一排排洞室,看样子像是用来居住的屋子。洞室分布在两座山崖上,一共有140多间,更为奇特的是,石屋的样式很丰富,堪比现代居室设计,既有单间,又有里外套间,甚至还有上下相通的复式结构。程金龙很想知道是什么人开凿了这里的石屋子,但是,石屋的墙壁上只有凿痕,没有文字或图画;屋子里空荡荡的,门窗仿佛成了一只只空洞的眼睛看着程金龙。
面对着一座空城,程金龙决定在“洞沟”周围继续调查走访。程金龙终于发现,形式相同的石屋在北山一带至少还有七八处。不过,它们的规模都比“洞沟”的要小。
当地的老人还能说出这些“洞沟”最后的故事,一个老道士的故事。老道士在洞沟里潜心修行,足不出洞,每天派头驴子下山取水,驴子身上驮着几个钱,作为取水费。一开始,山下的人都默默遵守着承诺,拿了钱,就帮道士取水;后来,人们只拿钱不取水。老道士后来怎么样呢?没有人知道了。打这个故事以后,“洞沟”就再没有“人气”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