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线是北京城市规划的基础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8期 作者: 陈述彭 

标签: 北京   地质地理   交通地理   城市建筑   

今年6月的一天,中科院院士陈述彭在家中向我们展示了他亲手素描的一张北京地区地形图。“既然北京市长说了要听取公众的意见,那么我有意见却不提就不对了。”让陈院士情愿一吐为快的“意见”针对的是今年刚刚出台的、对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方案。按照总体规划修编的时间表,在今年7月底以前,修编方案就要完成评审工作,而评审对象则是由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进行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陈院士说,作为在中关村工作、生活了50年的北京老年公民,他谨以此响应号召,对北京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区规划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关海彤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专家们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布局调整思路。

“两轴”是指传统的南北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十”字形轴线的延长。它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是800年首都城市规划思想的持续发展。反映了从长安、开封、南京2000年来我国都城规划的传统理念。

2008年奥运规划中,北京南北中轴线将向北延伸7公里,新的体育场馆和森林公园与原有的北、中、南海,在轴线东西作斜对称布局。同时重建永定门城楼和前门大街,使中轴线也向南延伸,带动南苑和南郊的繁荣。

“规划一个城市是需要考虑它的自然地理因素的。”陈述彭院士说,刚刚出台的《规划》把北京分成了东西两半,“这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陈院士画了一张北京城周边地区的生态景观示意图,精炼的笔触十分生动地展示出北京所处的大的自然地理基础,从大的尺度上看,北京是一座背山面海的城市,它的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它的自然景观的分布从而也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过渡的规律。陈院士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建议正是从这一点展开的。

东西轴线向西的延伸连接石景山,是当年受首都钢铁厂的吸引;东端延伸到通州,则是缘于古京杭大运河的魅力。于是长安街多次被拓宽,首都的第一条地下铁道,沿着这条轴线延伸最远。东西轴线上的工业中心与商务中心,似乎是新中国胸前的金项链,闪亮发光!

责任编辑 / 刘晶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