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古道
千年留痕路沧桑

在太行山的古道上行走,真正体会到了古人商旅的艰辛。这些被称为“陉”的驿路,不过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而已,它们盘桓于山腰,或者行进在太行山脉大大小小的断谷之中,宽处十几米,窄处仅能过一匹马,徒步行走尚且困难,更别说肩挑背扛、兵马辎重过太行了。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李白留下的着名诗句,描写了古代人们穿越“太行陉”之难。如今,人们已能在太行山脉上开辟出越来越多的公路和铁路。可是依然有很多的旅行探险家关注并重行太行八陉,因为通过它,才能够走进真正的太行腹地,同时走进历史。这一次,我循着太行山这些通往历史的古驿道,在马蹄和车辙遗留的千年印痕中,领略到了太行古道曾经的险绝。
太行陉:道路险窄处宽仅五步
从山西晋城去看太行八陉,最近的是第二陉,太行陉。我们到的第一站是是太行陉第三关的拦车村。史料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到了晋国太行陉,刚进村子,路被一群小孩给挡住了,这群孩子在路中央认真地玩着用泥团筑城池的游戏,孔子就让随从下车请小孩让道。小孩就对随从说:“你看到我在做什么了吗?”随从回答:“不就是在筑城池嘛!”孩子反诘一句:“只有人给城池让路,哪有城池给人让路的?”孔子在车上听到此言大惊,叹道:“晋国非一般之地也,连小孩都这么聪明,我还自作多情前来讲什么学啊!”遂命令随从掉头回到鲁国。

拦车村古称星轺驿,是太行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出入豫晋路经此地的朝廷官员和使臣一般都会在此下榻歇息。王维、李白、白居易、刘长卿、司马光、于谦等文人墨客写下的诗文,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现村中街道从南至北约有4里多长,街道两旁多为明清建筑,雕梁画栋,楼阁耸立。村北有一两层过街楼阁,一楼中间为石券拱门,券顶由5块青石组成,券石之间皆用燕尾铁榫紧紧扣连,门的北面镶嵌匾额,上书“河东屏翰”。旁边有一农家,墙上保存有“揽车镇”三字石刻,系光绪十九年(1893年)郡庠生韩识荆所书。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