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流贯巴基斯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5期 作者: 马丽华 

标签: 巴基斯坦   气候地理   水文地理   河流   岩壁画   遗址   陵墓   历史地理   考古地理   

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冈仁波齐峰北坡的印度河,流经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以及巴基斯坦全境,在历经3180公里的高原与平川后于卡拉奇汇入阿拉伯海。2010年5月,本刊特约作者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深入巴基斯坦境内,从高山到大海,考察与拍摄了这条河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
在印度河上游支流的罕萨河谷,每天早晨都有成群结队的孩子们走路去上学。男孩们大都穿V领的毛衣,绛红或者深蓝;女孩子则穿浅蓝的夏瓦尔·卡米兹,佩戴白色头巾与远处勒格博希峰的皑皑白雪相映媲美。

千里之外“小西藏”

印度河流域示意图

印度河在进入巴基斯坦之前,已经赶了很远的路——它源自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神山以北,藏名“森格藏布”,意译“狮泉河”。在它流经阿里数县、擦着藏北高原的边儿,穿过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的过程中,幼狮已成雄狮,奔腾于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两大山脉夹峙中了。

“印度河在这里还叫森格藏布”,斯卡都的学者穆罕默德·尤素夫·侯赛因阿巴迪笑说,“的确是雄狮,巴尔蒂人认为森格藏布是雄性的河,希约克河是母性的河。”

希约克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在斯卡都以东与印度河合二为一。以性别划分的还有冰川,从前当地用于灌溉农田的人造冰川,需要分别从公、母冰川搬运来数量相等的大量冰块培育而成。另外,巴尔蒂斯坦的山川及各山口的名称,一如既往地沿用着古时的藏语名称,这些信息提示着历史地理的曾经,我们就这样一步跨进传说中的“小西藏”。

“小西藏”别名在全世界叫响,更多地借助于近代西方殖民者传播,特指巴尔蒂斯坦,与“大西藏”的拉达克、“西藏本部”的拉萨和日喀则相对应。此地古称“钵露罗”,隋唐之际隶属“大羊同”即藏语“象雄”国范围,后为吐蕃占领百年之久,藏语称其为“朱夏”、巴尔蒂,唐书称之为“大勃律”。尤素夫先生认为,佛教在当地盛行过千年,有可能是在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传入的;公元727年高丽僧慧超路过,还写到此地有寺有僧,归吐蕃所辖。待吐蕃帝国解体,连接西藏的古道也因冰川下滑而阻断,这个本就位于边缘的地区,就此疏离于藏文化母体,社会文化在此后的千年中自行其道。14世纪末有伊斯兰教布道者进入,至16世纪全面伊斯兰化。现今巴尔蒂斯坦2.6万平方公里土地,30余万人口,90%以上为藏裔。这个穆斯林社会提供了一个文化变迁的标本,似已脱胎换骨然而古风犹存,就如同它的大名所体现的历史过程:巴尔是藏语的“羊绒”,或藏人自谓的“蕃”,蒂是象雄语的“水”,斯坦则是波斯语的“地方”;就如同巴尔蒂语半为藏语,其余词汇来自突厥语、波斯语、希纳语、布鲁沙斯基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和英语等等。

责任编辑 / 易水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